有鸟名黄鹄,乃在琪树柯。
下来太液饮,唼喋荇与荷。
周游视中土,少年多罗家。
金衣菊为裳,不受矰缴加。
一举绝四海,离哉天可摩。
毛羽未摧颓,鼎俎奈尔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多读、多积累名篇佳作,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如答题时先概括全诗的内容要点(思想感情或艺术特色),然后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在诗歌的赏析中,一定要充分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在此基础上,结合诗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历来分析。“有鸟名黄鹄,乃在琪树柯”:有一只名为黄鹄的大雁,栖息在仙树上。“琪树”,仙树;黄鹄,一种大雁,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蟾蜍,而人首,故又名“黄雀”。这两句写黄鹄栖息在仙树上。“下来太液饮,唼喋荇与荷”:它飞下池边饮水,吃着荇和荷花。“太液”,汉宫名,即昆明池。“唼喋”,水鸟嘴里含食而鸣的样子。这两句写黄鹄在池边饮水并吃着荇与荷叶上的食物。“周游视中土,少年多罗家”:它在池中自由地遨游,看着地面上的人们,年轻人都穿华丽的衣服。“罗”,指丝织品。这里泛指华美的衣服。这两句写黄鹄在池中遨游并看着地面的人们。“金衣菊为裳,不受矰缴加”:它的羽毛像金一样灿烂,身上装饰着菊花,不会受到弓箭的攻击。“金衣”,比喻鸟的羽毛颜色金黄;“菊”,指白色的菊花;“矰缴”,古代用绳子系上小网射鸟的箭,也用来比喻箭。“矰”,系着丝绳的箭;“缴”,用丝绳系住小网的箭。这两句写黄鹄羽毛金黄,身上装饰着菊花,不会受到箭矢的伤害。“一举绝四海,离哉天可摩”:一旦它振翅高飞,就能远达四海之外,天空再广阔也无法阻挡。“绝”,通“决”;“离哉”,形容天地之大;“天可摩”,形容空间之广。这两句写黄鹄振翅高飞,能飞到极远的地方,天空再广阔也无法阻止。“毛羽未摧颓,鼎俎奈尔何”:即使它遭受箭伤,羽毛受损,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鼎俎”,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器;“尔”,你,指诗人自己。这两句写黄鹄即使受伤,又有何妨?这两句以问句作结,表达了诗人对黄鹄不畏风雨、不惧强敌的精神的赞美。

【答案】

酬元美 其二

有鸟名黄鹄,乃在琪树柯。

下来太液饮,唼喋荇与荷。

周游视中土,少年多罗家。

金衣菊为裳,不受矰缴加。

一举绝四海,离哉天可摩。

毛羽未摧颓,鼎俎奈尔何。

【译文】

有只名叫黄鹄的大雁,栖息在仙树上。

飞下池边喝饱水,吃着荇叶和荷叶上的虫子。

它在空中翱翔盘旋,看到地面上的人们。

人们穿着华丽衣裳,是年轻人居多。

黄鹄身披金色羽衣,头上还戴着一朵菊花。

它展翅高飞,直冲九霄云外,天哪!

它的翅膀还没折断,怎能被弓箭射中?

就算受了箭伤,也没关系啊!

【赏析】

此诗为《酬答李十二见访》组诗之第二首。此诗前四句描绘了黄鹄在池边饮水、觅食的情景,后四句表现黄鹄高飞九天的情景。诗的前四句描写黄鹄栖宿于琪树上,在池水中饮水,在荷叶上觅虫。这是一幅清丽的画面,使人感受到黄鹄生活的悠闲与惬意。后四句则通过“一举绝四海,离哉天可摩”两句,表现了诗人对黄鹄不畏强敌、敢于斗争、勇往直前精神的赞叹,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万物生灵的爱护之心。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物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抱负,寄寓着自己希望冲破黑暗、摆脱束缚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