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运消沉汉道兴,毡车宵遁土城平。
兴隆无复残笙谱,劈正谁知旧斧名。
起辇谷前驼马迹,居庸关外子规声。
不堪亡国音犹在,促数繁弦叫白翎。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胡运消沉汉道兴”,意思是说,汉朝建立,天下太平,胡人不敢再侵扰中原;

“毡车宵遁土城平”,意思是说在汉朝的威势下,匈奴单于不得不逃离了长安;

“兴隆无复残笙谱,劈正谁知旧斧名”,意思是说,汉朝兴盛,不再有那残缺不全的《秦风》乐谱,也没有人知道《豳风》中砍树伐木的歌辞;

“起辇谷前驼马迹,居庸关外子规声”,意思是说,汉武帝时从长安出发北征匈奴,路过的地方都有驼马走过的蹄痕,而子规鸟的啼声则响彻长城关外。

“不堪亡国音犹在,促数繁弦叫白翎”,意思是说,那些亡国的乐曲还在耳边响起,使人不忍听下去,只能匆匆数着繁弦,让音乐结束。

【答案】

译文:胡人的势力衰落,汉族政权昌盛,匈奴单于不得不逃离长安城。汉朝兴盛时,不再有残缺不全的《秦风》乐谱,也不再有人知道《豳风》中砍树伐木的歌辞。汉武帝北征匈奴,途经的地方都有驼马留下的蹄痕,长城关外的子规鸟啼声也响彻耳际。令人不忍聆听的亡国之音仍在耳边回荡,只能匆匆数着繁弦,让音乐结束。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怀念汉武帝时期的一段往事而作的。汉武帝曾北逐匈奴到漠北,经过居庸关、六盘山一带,并登过陇西的皋兰山。因此,这里就以“皋兰”“六盘”“居庸”等词来代指当时的汉地。“辇谷前”指的是皋兰山脚下的渭水之畔(即今陕西省宝鸡市附近),而“辇谷”就是汉代的“渭水”。

诗的前四句写汉武帝时期汉王朝的强大与胡人势力的衰落。“胡运消沉汉道兴”一句总摄全篇,表明汉朝的崛起使周边少数民族望风披靡。这两句诗用一“兴”字概括出汉民族和汉族政权的强盛,以及北方少数民族对汉王朝的畏惧和敬畏。“毡车”是指古代匈奴贵族乘坐的高车,“宵遁土城平”则说明在汉王朝强大的震慑下,匈奴单于不得不逃往远方。后三句则进一步写出了汉武帝北征匈奴的情景。“兴隆无复残笙谱”,意为汉朝强盛时,不再有残缺不全的《秦风》乐谱了;“劈正谁知旧斧名”,意为汉朝强盛时,也没有人知道《豳风》中砍树伐木的歌辞了。“起辇谷前驼马迹,居庸关外子规声”,两句分别写出汉武帝从长安出发北征匈奴,途径居庸关、六盘山一带的行程。“驼马迹”指沿途留下的马蹄印,“子规声”指长城关外传来的子规鸟叫声。

最后三句写汉武帝北征匈奴胜利后,又回到了汉地。这里的“居庸”指的是现在的北京地区。由于汉武帝曾经从长安出发北征匈奴,所以诗人特意提到汉武帝当年所经之路,以表示自己对汉武帝北征匈奴胜利归来这一历史事实的感慨。“不堪亡国音犹在”,意为这些亡国之音还在耳边响起,令人不忍听闻。“促数繁弦叫白翎”,意为只有匆匆数着繁弦,让音乐结束。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自己对亡国之音不忍听的感受,也表达了对过去那段历史的缅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