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北一极望,徘徊安所如。
新坟历历出,古墓附里闾。
薪者踯躅歌,弃女回其车。
白杨日夜疏,萧萧悲有馀。
三岁去故乡,一字无素书。

郭北一极望,郭氏的墓地在郭北,作者遥望墓地时的心境是孤独与迷茫

徘徊安所如,作者在墓地徘徊,心中无依,不知如何面对现实

新坟历历出,古墓附里闾,新坟和古墓接连出现在作者的视野中,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薪者踯躅歌,薪者(樵夫)在歌唱,歌声中透露出悲伤与无奈

弃女回其车,一位被抛弃的女子驾车离开,她的离去更加深了作者的哀愁

白杨日夜疏,萧萧悲有馀,白杨树随着时间流逝而稀疏,秋风萧瑟,更增添了作者的悲凉与感伤

三岁去故乡,一字无素书,短短三年,作者已经离开了故乡,没有任何书信或消息

从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也能体会到他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内心的悲痛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古诗后十九首》成为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文人心灵觉醒与痛苦的真实写照。

诗中的关键词“郭氏”、“新坟”、“古墓”等,都是诗人观察和感受世界的独特视角。郭氏的墓地象征着家族的消逝,新坟和古墓的相继出现则反映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而“薪者”、“弃女”等角色的描写,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投射到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上,使他们成为诗人情感表达的载体。

诗中反复出现的“白杨”、“萧萧”等自然景物,也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描绘了秋天萧瑟的景象,更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悲伤与孤独。这种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四》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文人心灵觉醒与痛苦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我们能够更深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