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旌悬翠旄,龙竿缀凤尾。
持出大明宫,摇摇向东指。
气节横九秋,风声扬万里。
坐使三韩人,快睹古君子。

【注释】

1.题竹:在竹上题字。

2.高博士:指唐代高仁厚,他曾出使高丽国。高仁厚是唐代名将,以忠勇著称。

3.翠旄:用翡翠羽毛装饰的旗杆。

4.凤尾:用凤羽装饰的旗竿。

5.大明宫:唐玄宗所建的宫殿。

6.三韩:古国名,即高丽,今韩国。

【赏析】

这首诗写于天宝年间(742-756),当时诗人正任监察御史。高仁厚的使者刚出使高丽国,诗人就写了这首送行诗。

“青旌悬翠旄”,点明送别的对象是高仁厚;“翠旄”和“龙竿”,分别形容使者的服饰。“凤尾”和“龙竿”,都是用来装饰旗杆的。“龙竿缀凤尾”,形象地描绘了使者所持的旗帜上的凤尾、龙竿等装饰物。

“持出大明宫”,点明使者出使的是大唐帝国,也就是大唐天子的都城长安城。“大明宫”,是唐朝帝王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摇摇向东指”,是说使者的旗帜在长安城上空招展,向东方飘扬而去,这象征着使者奉命出使高丽国。

“气节横九秋,风声扬万里”,两句的意思是:使者出使高丽国,他的威武气概横贯整个秋天,他传回的消息如同风声一样传播到万里之外。“九秋”和“千里”,都用来形容距离之远。这里,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使者的威武和忠诚。

“坐使三韩人,快睹古君子”,“三韩”是指古代的三个小国,就是朝鲜半岛三国——高句丽、新罗、百济。诗人把使者比作古代的君子,意思是说他这次出使高丽,一定会给那些小国的百姓带来好消息。

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