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为无道,厥欲如蛇豕。
荐食视上国,乃政从楚起。
昭王在草泽,群臣不复纪。
使者哭秦庭,七日未得理。
入郢既已甚,丘陇行见箠。
感兹告急言,誓彼同袍士。
贤臣亦多术,存亡尤独美。
【注释】
阖闾:春秋时吴国的国君名。
厥欲如蛇豕:他的野心像蛇、豕一样毒恶。
荐食视上国:献上食物来讨好大国。
乃政从楚起:于是政权就从楚国开始。
昭王:即吴王夫差,又称夫概或伍子胥,字子胥,春秋时吴国之君。
草泽:田野。
群臣不复纪:群臣不再记载。
使者哭秦庭:使者在秦廷(朝廷)里痛哭。
七日未得理:七天之内没有得到处理。
入郢既已甚:进入郢都(吴国都城)已经很惨了。
丘陇行见箠:丘陇(坟墓)被掘,尸骨暴露。
感兹告急言:因这种情形而向吴王发出求救的言辞。
誓彼同袍士:誓言那些志同道合的将士。
贤臣亦多术:有才能的大臣有很多计谋。
存亡尤独美: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最出色。
【赏析】
此为吴亡后,诗人对吴王夫差发自肺腑之言。诗中以“贤臣”、“忠臣”之口吻,诉说夫差荒淫无道,终至身死国灭,成为千古罪人,并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先写夫差的暴虐和灭亡的过程;然后写自己的感慨和哀叹;最后写忠诚之士的忠贞和献身。语言简练,情真意切。
《咏古其十三》是一首讽喻诗。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叙述越国大夫伍子胥辅佐吴王夫差的历史事实,说明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完全是因为他忠于吴国,为国家立下巨大的功勋。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叙述吴王夫差荒淫无道,最终导致吴国灭亡的结局,说明一个君主如果贪图享乐,不务正业,最终只会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与奸佞、正义与邪恶的强烈憎恶和批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历史变迁的深深忧虑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