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阁水为屏,窗虚凉自生。
风来花有态,春入鸟移声。
芳树时垂屋,洪波欲上城。
高谈寄寥廓,华烛坐深更。
【注释】:
同杨无宰李见澜阁眺:与杨无宰和李见澜在阁上远眺,眺望远方。阁:高楼、楼阁。
山阁水为屏:山峦环绕的楼阁,像屏风一样挡在前方,挡住了视线。
窗虚凉自生:窗户敞开,清凉的气息自然飘荡进来。
风来花有态:风吹来花香扑鼻,花儿随着风的姿态摇曳。
春入鸟移声:春天来了,鸟儿在树枝间欢快地鸣叫,声音随着鸟儿的动作而变化。
芳树时垂屋:美丽的树木时常随风轻轻摇摆,仿佛要垂到屋檐下。
洪波欲上城:大波浪似乎要冲上城来。这里形容水流湍急,波涛汹涌。
高谈寄寥廓,华烛坐深更:高谈阔论,把寂寞和广阔都寄托在深夜里。
【赏析】:
这首诗是杨巨源在登楼远眺时,看到山峦环绕、水天一色的美景后,所创作的一首诗。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壮观的画面,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山阁水为屏,窗虚凉自生。”诗人首先描述了山楼和水面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山峦环绕的楼阁,就像一道屏风一样挡在前方,挡住了视线。而窗户敞开,清凉的空气自然飘荡进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里的“凉”字,既形容了窗外清新的空气,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平静。
颔联“风来花有态,春入鸟移声。”接着,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风和春光的美好景色。当风吹来时,花香四溢,花儿随风起舞,姿态各异;而春天到了,鸟儿在树枝间欢快地鸣叫,声音随着鸟儿的动作而变化。这里的“风来花有态”和“春入鸟移声”,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
颈联“芳树时垂屋,洪波欲上城。”诗人的视线再次被吸引到了远处的风景上。美丽的树木时常随风轻轻摇摆,仿佛要垂到屋檐下;而大波浪似乎要冲上城来。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山楼和水面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期待。
尾联“高谈寄寥廓,华烛坐深更。”诗人最后以高谈阔论的方式,将寂寞和广阔都寄托在深夜里。这里的“高谈”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也表达了他内心的豪情壮志。同时,“华烛坐深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坐在烛光下畅谈的场景,使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中还融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