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一黄鹄,千里命其俦。
悲风厉胡马,踯躅鸣相求。
何况同袍友,从此远行游。
离别无慷慨,去去且复留。
白日没边城,回首望中州。
浮云西北飞,河汉东南流。
视夜常苦早,寒冬正悠悠。
明月烛罗帏,严霜切绸缪。
俯仰已自喻,谁能不怀忧。
【注释】
录别:写诗赠别。其一:指《送杜十三游衡岳》;其二:指《送李侍御赴安西》。四海一黄鹄(hǔ):大鹏鸟,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巨禽。传说它飞越大海而栖息于天涯。比喻贤才或英雄志士。千里命其俦:千里之内,有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俦,同辈人。悲风厉胡马(lì huò huò mǎ):形容北风吹起,胡马奔腾。胡,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踯躅(zhí zú)鸣相求:徘徊不进,互相呼唤。踯躅,行走不前貌。鸣,叫唤。相求,相互寻找。何况同袍友:更不要说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同袍,同袍之友,即战友、同窗等。远行游:离别远行。去去:离开去的样子。复留:又停留。白日没边城,回首望中州: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回头望那中原大地。边城、中州,都是指中原地区。浮云西北飞,河汉东南流:天上的浮云向西飘荡,天河向东奔流。河汉,银河。东南流,指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视夜常苦早,寒冬正悠悠:看见夜晚,总是感到时间过得太慢太快了,寒冷的冬天正悠悠地过去。寒冬,指冬季。悠悠,缓慢。明月烛罗帏(wéi léi wéi yíng):明亮的月光照亮了罗帐。烛,照耀的意思。烛,通“照”。罗帏,丝织品的帷幕。明月,指月亮。蜡烛光映照在罗帐上。严霜切绸缪(qiè chóu móu):寒霜切肤如针刺一般。绸缪,缠绵纠葛。比喻亲密无间。绸缪,缠绕、纠结。俯仰自喻(yù):低头抬头,自觉自比。喻,比较。谁能不怀忧:谁能够不忧愁呢?怀忧,有忧虑。
【赏析】
这是一首饯别友人的诗,全诗以“离别”为纲,通过描写友人远行的情状,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之情。
首联两句总承“别离”,言四海之内俱为朋友。诗人把大鹏作为知己的象征,来表示自己希望与志同道合之人结伴而行的愿望。颔联两句进一步具体化,写朋友在分别之际的凄苦心情,以及他们相互呼唤的场面。尾联二句,写友人远游之后的情景,并借古人之语,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
这首诗是诗人在友人即将远行之时所写的赠别之作。诗人用“四海一黄鹄,千里命其俦”来概括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表达了与贤才或英雄志士同心合德、共同追求理想的壮志豪情。“悲风厉胡马,踯躅鸣相求”一句,既写出了友人的凄苦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关心和牵挂。最后两句,“去去且复留”,则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诗结构严谨,层层铺展,语言流畅自然,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