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声泣罢夜初阑。
香润彩笼残。
多情明月相映,一似伴人闲。
灯蕊细,漏声单。
透香寒。
萧萧瑟瑟,恻恻凄凄,落叶声乾。
【译文】
秋夜的蛩声已停止哀泣,夜幕刚刚降临。香气润湿着彩绘的花笼残枝败叶。多情的明月相映,一似伴人闲。灯蕊细碎,漏声孤单。透香寒。萧萧瑟瑟,恻恻凄凄,落叶声乾。
【注释】
①蛩(qióng):蟋蟀。
②阑:完。
③灯蕊:灯芯。
④漏声:古代宫庭计时用的铜壶滴漏的声音。
⑤萧索:萧条,凄凉。
落。
蛩声泣罢夜初阑。
香润彩笼残。
多情明月相映,一似伴人闲。
灯蕊细,漏声单。
透香寒。
萧萧瑟瑟,恻恻凄凄,落叶声乾。
【译文】
秋夜的蛩声已停止哀泣,夜幕刚刚降临。香气润湿着彩绘的花笼残枝败叶。多情的明月相映,一似伴人闲。灯蕊细碎,漏声孤单。透香寒。萧萧瑟瑟,恻恻凄凄,落叶声乾。
【注释】
①蛩(qióng):蟋蟀。
②阑:完。
③灯蕊:灯芯。
④漏声:古代宫庭计时用的铜壶滴漏的声音。
⑤萧索:萧条,凄凉。
落。
【注释】 芳草:春末初夏的草地。 雨干:春雨停止。 垂杨烟结:柳枝上凝聚着雾气。 鹃声:杜鹃鸟啼叫声。 空梁燕子不归来,梨花零落如残雪:燕子已飞回空屋,但不再回来;春天过去了,梨花凋落,如同冬天的雪一样。 春事阑珊,春愁重叠:春天的事情已经结束,春天的忧愁更加重了。 篆烟一缕销金鸭:篆香烟缭绕,在金色的鸭子上消散。 凭栏寂寂对东风:独自倚靠在栏杆上,静静地对着东风发呆。 十年离恨和天说
诗句释义 - 风飘黄叶怆辞枝:秋风中落叶被风吹得飘舞,触动了作者对即将凋谢的秋天的感伤和不舍。 - 楼前处处飞:在楼前的各处都能见到秋叶随风飘落。 - 闲来无闷亦凄其:尽管无事可做,但内心深处还是感到悲伤和寂寞。 - 方知秋气悲:这才知道,秋天的气息是如此悲凉。 - 堪叹处,可怜时:感叹这种时节,令人怜惜。 - 倚栏空自知:靠在栏杆上,只有自己知道。 - 徘徊魂梦欲何依:灵魂徘徊
注释: 无数灞陵桥畔,离人泪染。一生空自管销魂,只赢得、腰肢软。 陌上栏头长见,翠丝分线。和烟几度荡斜晖,误紫燕、归来晚。 赏析: 洛阳春 咏柳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里柳树的诗。诗中通过描写灞陵桥畔的柳树,以及离人们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无数灞陵桥畔”描绘了春天里柳树的美丽景象,无数柳树在灞陵桥畔生长,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洛阳春 柳絮 点点离魂如雨。 轻狂随处。 天涯不识旧章台,更阻断、游人路。 蓦地送将春去。 燕慵莺怃。 飘飘闪闪去还来,拾取问、浑无语。 注释: - 点点离魂如雨:形容柳絮纷纷扬扬飘落的样子,如同雨水般密集。 - 轻狂随处:形容柳絮随风飘荡,到处都有。 - 天涯不识旧章台:指在远方的其他地方,已经无法找到过去熟悉的章台。 - 更阻断、游人路:进一步强调了距离和时间的变化
【诗词解释】 红绡:红色丝绸。 小栏西:小栏杆的西边。 绿鬟:黑色的头发。鸾镜低:指梳妆台,低垂的鸾凤镜。 晓妆初罢:清晨刚梳妆完毕。 徘徊:来回走动的样子。 沉水爇:沉香,一种香气浓郁的香料。 绮栊:精美的窗户。 鸳鸯新绣裌罗衣:指新娘的新绣花上衣。裌(xié)罗衣:一种有两片袖子的衣服。 半暖时:刚刚有些温暖的时间。 赏析: 《阮郎归》又名《秋夜月》,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词牌名
清平乐·命红于折秋海棠花 断烟撩乱。霁景穿庭院。草色苔痕添一半,染得秋光堪玩。流苏帐晓花开,海棠几蕊簪来。昨夜熏笼香冷,新寒多上妆台。 注释: 1. 断烟撩乱:形容烟雾缭绕,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 2. 霁景:指晴朗的天气,雨后的景象。 3. 庭院:指院子里面,也泛指室内外。 4. 草色苔痕:指的是草地的颜色和苔藓的痕迹。 5. 添一半:增加了一半的意思,形容景色或色彩的变化。 6. 秋光
忆秦娥 湘钩揭。 梧桐落向银床咽。 银床咽。 半庭斜日,数堆黄叶。 绣屏一缕销香怯。 花阑又见飞蝴蝶。 飞蝴蝶。 怪他轻薄,捣衣时节。 注释: 湘钩:古代妇女的发髻常用银钩形的东西束住头发。 梧桐落向银床咽:梧桐树叶像银钩一样挂在窗前,随着秋风飘落。 银床:指窗前的帘幕,也比喻秋天的景象。 数堆黄叶:形容落叶很多。 绣屏:精美的刺绣屏风。 销香:形容香气消散。 花阑:花栏杆,指室内外的栏杆。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秋雨”、“秋夜月”。双调,七十三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 急:急促、急速 晓寒:早晨的凉意 竹箨(tuò):竹笋皮 凄迷:迷茫、模糊 摘:同“撷”,采摘 捻:揉搓 指涩:手指发痒 绣床:绣花床 【赏析】: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秋雨”、“秋夜月”,双调,七十三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一叠韵。
【注释】 睡花蝴蝶:指梦中的花与蝴蝶。 枕上梦魂轻似叶:梦中的魂魄像落叶一样飘忽不定。 几许秋声:多少秋的声音。 茂陵:汉文帝刘恒的陵墓在茂陵。 云横露霭:云雾横亘,雾气弥漫。 天外青山何处在:远在天边的青山在哪里? 蕉雨潇潇:蕉叶上的雨点淅沥而潇潇洒洒。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词作。上片写闺中人对情人的思念;下片写闺中人对情人的怨恨。全词以情语入景,以景语传情,情韵悠扬、哀婉凄切。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 秋晚:秋季的晚上。 两姊:指两个姐姐。 情脉脉:情意绵绵的样子。 帘卷西风争入:形容帘子被风吹得呼呼作响,好像在争着跑进来一样。 漫倚危楼窥远色:随意靠在高楼上看远处的风景。 芳树重重凝碧:繁茂的树木层层叠叠,笼罩着一片青翠的景色。 影浸澄波欲湿:影子映在水中,水波荡漾,仿佛想要溢出来。 人向暮烟深处忆:人们向着暮色中的烟雾深处思念。 绣裙愁独立
【注释】 1. 开唇只唱:开口唱歌。 2. 月儿高:比喻女子的美貌,月亮高挂。 3. 未熟小樱桃:樱桃尚未成熟时的颜色,指女子年幼貌美。 4. 雏鹰身似琵琶:比喻女子身材苗条,像一只雏鹰一样有活力。 5. 短短绣花袍:指女子的衣服,绣花非常精细。 6. 白酥醪:白色的甜酒,泛指美酒。 7. 绿葡萄:形容女子的皮肤白皙。 8. 娥眉教画:形容女子的眉毛如画,美丽动人。 9. 鸟爪教搔
【注释】 1. 为爱:因为。腰肢:这里指柳枝,比喻女子的腰身。 2. 多种柳:形容柳树长得茂密而婀娜多姿。 3. 拂朱桥:形容柳丝拂面。朱桥:红色木桥。 4. 垂绣户:形容柳树枝条垂到门口。绣户:用彩绣装饰的门。 5. 双舞:形容女子轻盈地跳起舞蹈。 6. 当妖娆:形容女子妩媚动人。 7. 看煞落花朝:意思是看得连花儿都凋零了,形容人看得入迷。 8. 摇摇:形容女子跳舞时身体轻曼摇曳的样子。 9
诗句解读: 1. 夕阳古道敛残霞:“夕阳”指的是落日,这里可能是指日落时分的景色。“古道”通常指历史悠久的道路,“敛残霞”意味着晚霞逐渐消失。这一句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景致。 2. 南雁数行斜:“南雁”可能是指向南飞翔的大雁,“数行斜”描述的是大雁飞行时的样子。这一句描绘了一群向南飞的大雁在天空中排列的景象。 3. 何缘人却如雁,迢递驿程赊:“何缘”是一个疑问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诗句释义: 猩红色的弓箭般的莲,尝试着展示自己的美丽。 莲花贴着地面,散发着柔软的香气。 它巧妙地装饰着细长的嫩芽,使得整个莲蓬显得更加清幽。 莲花的花瓣被折断,月亮的形状像是微微弯曲的钩子。 莲花的颜色柔和如玉,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 在苔藓覆盖的小池塘上,可以看到莲花的痕迹;在泥土中,可以看见莲花的印花。 译文: 猩红色如同弓箭般试风流, 莲贴地香浮。 凌波巧笼纤笋,锦幄倍清幽。 莲折瓣
雪儿十载罢歌喉。 注释:雪儿,指代女子的昵称。十年来不再唱歌。 赏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某个特定时刻的回忆和情感。通过“十载”这个时间跨度的词,诗人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一纸远相投。 注释:一纸信函被送到远方。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诗人收到远方来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 为伊暗想当日,牵动几般愁。 注释:为了她(他),暗中回想起往日的情景,引发了几番忧愁。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李清照。 第一句:绿杨影里子规啼,绿杨树下,杜鹃鸟在叫。 注释:这句描述了作者所处的环境,绿杨和子规(即杜鹃)都是春天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回忆和感慨。 第二句:催得鬓丝丝,催促着诗人的鬓发逐渐增多。 注释:这里的“催”字,表现了时间流逝,青春不再的主题。 第三句:撩人暮春天气,画阁晚妆时。 注释: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暮春天气让人感到愉悦
【注释】 绮阁:华美的楼阁。芳洲:美丽的小洲,泛指水边的园林。 罗衣:华丽的衣裳。翠鬟:绿色的头饰。金钿:金色的首饰。 折花:折花游艺。 一笑:嫣然一笑。 半晌:半天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词是写春游时所见所感。上片写春景,下片写春游情景。开头两句“谁家绮阁傍芳洲,渌水绕门流”,以绮阁傍芳洲点出春色盎然之景,以绿水绕门流暗点春意融融之景。“罗衣暗香微度,归到小红楼”两句,既写出了绮阁傍芳洲
解析与注释 1. “蹙惯双蛾翠损长” - 此句表达了女子因长时间皱眉而使得眉毛显得更加细长,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愁容。 - 关键词: 蹙惯(皱眉),双蛾(眉毛) - 赏析:这句通过描述女性面部特征,增添了人物情感的深度。 2. “犀帘静暮堂” - 描述了傍晚时分,室内光线昏暗,只有犀色窗帘透入一些光亮,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 关键词: 犀帘(用犀角制成的帘子),暮堂(傍晚的屋子) -
诗句释义: 白云不恋恋温柔, 曾记卧红楼。 玉奴笑回莲脸,亲为试箜篌。 云影散,雨香收, 漫凝眸。 几棂淡月,半臂浓香,一寸眉头。 1. 白云不恋恋温柔:形容白云的飘渺和飘逸,不受任何束缚或留恋。 2. 曾记卧红楼:回忆起过去在红楼上的生活,可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3. 玉奴笑回莲脸:描述女子的美丽和笑容,可能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她的笑容如同莲花般美丽。 4. 亲为试箜篌
记得钩帘深夜起,小庭中。 注释:记得在夜晚悄悄起床,走到小院子里。 人不语,豆叶响秋虫。 注释:没有人说话,只有豆叶的响声和秋天的虫鸣。 月底粉光融。 译文:月亮已经挂在天上,照亮了整个庭院。 弓弓。 锁莲双瓣红,满衣风。 译文:弯曲的月亮像弓一样,照亮了莲花,风儿轻轻地吹过我的衣服。 赏析:这首词描述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月光洒满了整个庭院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高僧飞锡地,锦石名桃花:描述了僧人在这个地方修行的情景,以及这里的石头被叫做桃花石。 - 吾非勾漏令,乃此逢丹砂:诗人说自己并不是勾漏令,而是在这里遇到了丹沙(一种矿物名)。 - 云中吠仙大,洞底流胡麻:描述了云中的仙人和洞底的流水。 - 定有逃秦者,人烟隔暮霞:诗人认为一定有人能够逃离秦国,因为人烟已经被隔开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地方,这里有高僧修行
菩萨蛮 秋夜 秋声又到梧桐井。半廊花雾笼虚影。试唤侍儿来。纱窗带月开。 浮光怜露叶。暗草蛩凄切。何事独愁予。新词吟未如。 注释: 《菩萨蛮·秋夜》是北宋词人柳永所作,为长调慢词。此词上片写秋夜景象,下片抒发离愁别绪。全词以清丽的笔致描绘出一幅幽美的夜景,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秋声又到梧桐井。——秋风吹过,梧桐井里的叶子被吹动了。 半廊花雾笼虚影。——半廊的花朵在飘着雾气时,像是笼罩了一层薄雾
五台山遍览名迹 - 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这里有许多寺庙和佛像。 - 我在这里浏览了所有的名胜古迹,感受到了这里的宗教文化。 丹丘表西陲,五峰标云际。 广袤数百里,千秋开壮丽。 - 丹丘是五台山的别称,这里是佛教文化的发源地。 - 五台山有五座山峰,每一座都非常高耸入云。 - 整个山脉覆盖了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展现了千年来的美丽和壮丽。 佛土名清凉,是借菩萨智。 绀殿倚云根,元池通地肺。
注释: 石窦:石洞。石窦海眼通,指石洞的海水与大海相通。乳泉四时泄:指石洞口有一股四季不断流淌的泉水。仰睇杳而深:形容石洞高峻深邃。谁剜翠屏裂:是谁将翠绿山屏凿成石洞?青噀千峰云:青色水汽喷向千座山峰。白含万年雪:白色水汽含有万年积雪。膏砂原异窍:岩石上的泥泞和沙土本来是不同通道。鸟鼠或同穴:小鸟和老鼠有时也共用一个洞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山水诗
注释: 暮秋时节,蟋蟀凄切的鸣叫声在清冷的夜晚响起。 独自一人倚靠在稀疏的帘帷下,仰望着明亮的月光。 怅然地望着高高的月宫,却没有看到仙女飞琼踏着月亮走来。 秋天的景色如同白色的绸带一般美丽,江上的荷花盛开得如云朵般繁多。 落日余晖与晚霞交织在一起,西风吹动着我的头发和鬓发。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它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上片写暮秋时节的夜景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佛舍利石的来历。前两句写佛舍利的来源和瘗藏之地,后三句写舍利石被风雨所拔的情景。全诗以“龙”为中心意象,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舍利石与龙的关系,并由此引出舍利石在风雨中挣扎、被保护、最终安放的情景。最后一句点明主旨,即舍利石虽历经风风雨雨,但最终得到了安宁。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佛有舍利珠,瘗之海东石。夜来九龙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