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关人远戍烟迷,别思惊心寄锦题。
合浦月明珠蚌泪,洛阳春晓绮莺啼。
书凭白雁牵愁迥,梦绕黄云入塞低。
独喜孟光偕老约,百年鼓瑟赋荆藜。

这首诗是一首回文诗,每句诗的前后顺序颠倒后读起来才有意义。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1. 织锦回文图:
  • 注释: “织锦”指精美的织锦,“回文图”则是指这种织锦上所画的内容是一幅可正反阅读的图画。
  • 赏析: 这首诗的开篇即提出了主题——织锦上的图画,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珍视,也暗示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意涵。
  1. 玉关人远戍烟迷:
  • 注释: “玉关”是古代边关的代称,这里可能指的是边境之地;“人远戍”表示有人远离家乡去驻守边疆;“烟迷”形容边关景色朦胧如烟雾一般,难以辨认。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遥远边疆的景象,通过模糊的画面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1. 别思惊心寄锦题:
  • 注释: “别思”指离别时的思念之情;“惊心”表达的是因思念而感到的心痛;“寄锦题”则是指在织锦上题下自己的情感。
  • 赏析: 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因为离别而产生的深切情感,通过在织锦上题词的行为来表达这份情感。
  1. 合浦月明珠蚌泪:
  • 注释: “合浦”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用来比喻珍珠般珍贵的东西;“月明珠蚌泪”形容珍珠的美丽与蚌的痛苦相对照。
  • 赏析: 这句诗用珍珠与蚌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爱情中的牺牲与痛苦,同时也赞美了珍珠本身的美丽和价值。
  1. 洛阳春晓绮莺啼:
  • 注释: “洛阳”为古都名,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春晓”指春天的早晨;“绮莺啼”描述了春天里鸟儿欢快啼鸣的景象。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莺鸟的啼鸣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与前一句中珍珠蚌的比喻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1. 书凭白雁牵愁迥:
  • 注释: “书”指书信,“白雁”可能指的是白色的大雁,它们常常被用来传递消息;“牵愁迥”意味着牵动了深深的忧愁,让人思绪飘向远方。
  • 赏析: 这句诗通过书信和白雁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因为距离而产生的深深忧愁和思念。
  1. 梦绕黄云入塞低:
  • 注释: “梦绕”意味着梦境环绕,难以摆脱;“黄云”可能指的是天空中的云朵;“入塞低”则描绘了梦中自己进入边关、心情低落的场景。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梦中进入边关的情境,表达了对边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1. 独喜孟光偕老约:
  • 注释: “孟光”可能是对某人的尊称,“偕老”意为共同度过晚年;“约”可能是指约定或誓言。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能够与某人共度余生的喜悦和期待。
  1. 百年鼓瑟赋荆藜:
  • 注释: “百年”指一生的时间;“鼓瑟”是一种乐器演奏,“赋荆藜”可能指的是在荆草上弹奏琴瑟的情景。
  • 赏析: 整首诗以织锦上的图画为线索,通过对各种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痛苦的深刻感受。同时,诗歌也蕴含着对爱情、友情和生活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