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舟同行如结邻,两翁相对各垂纶。
丝长水远意不极,俱是江湖闲散身。
倏无忽有时交诧,咫尺烟波不相借。
稚子牵丝似有情,前村问酒先论价。
江淮以南罾罟多,潇湘向上皆风波。
公家正住鱼龙窟,我兴却在沧浪歌。
沧浪歌长秋日短,野水寒天迷近远。
酒醒高堂看画图,黄芦瑟瑟江风满。

【诗句解释与译文】:

两舟同行如结邻,两翁相对各垂纶。

丝长水远意不极,俱是江湖闲散身。

倏无忽有时交诧,咫尺烟波不相借。

稚子牵丝似有情,前村问酒先论价。

江淮以南罾罟多,潇湘向上皆风波。

公家正住鱼龙窟,我兴却在沧浪歌。

沧浪歌长秋日短,野水寒天迷近远。

酒醒高堂看画图,黄芦瑟瑟江风满。

【注释】:

钓:指钓鱼。

为叶司徒公题诗:叶绍袁(1642~1709),字德辉,号驾部,江苏无锡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康熙朝进士出身。工诗文,善词章,精书法,尤擅小篆、隶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学力深厚,文辞俊雅,名噪一时,而才气亦足副之。”著有《渔阳弄》、《寒食小记》、《西河集》。

两翁:两个老人。

丝长水远意不极:意思是钓到的鱼虽然很长很粗,但距离水面还很远。

俱是江湖闲散身:都是江湖上无所事事的人。

倏无忽有时交诧:忽然之间,有时互相诧异。

咫尺烟波不相借:意思是说,即使彼此离得很近,也像是隔着一层烟波一样。

稚子牵丝似有情:意思是说,那小孩子拉着钓线,似乎很有感情。

前村问酒先论价:意思是说,在村子前询问喝酒的事情,总是先讲价钱。

罾(zénɡ)罟(ɡǔ):古代捕鱼用的竹器。罾,即方网;罟,即圆网。

潇湘:湖南一带的别称。

沧浪:大波浪。

沧浪歌:指咏叹沧浪的诗篇。

长日:指秋天的白天时间不长。

野水:指野外的水。

黄芦:即芦苇。

瑟瑟:形容风吹芦苇的声音。

【赏析】:

这首七律描写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江南水乡生活画面,通过描绘渔翁、儿童以及他们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景象。

全诗共八句,每句都紧扣“钓”的主题展开,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将诗人对江南水乡美景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首联“两舟同行如结邻,两翁相对各垂纶”,描绘了两位老者在江边垂钓的情景。他们各自坐在一只小船中,仿佛成了邻居一般亲近。这种场景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颔联“丝长水远意不极,俱是江湖闲散身”,进一步描绘了渔翁们的生活状态。尽管他们的钓竿很长,但距离水面却很远。他们都是江湖上的闲散之人,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颈联“倏无忽有时交诧,咫尺烟波不相借”,则进一步描绘了渔翁们之间的交往。他们时而相互诧异,时而亲密无间,仿佛彼此之间隔着一层烟波一样。这句诗既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又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尾联“稚子牵丝似有情,前村问酒先论价”,则描绘了儿童与渔翁之间的互动。那小孩牵着钓线,似乎很有感情。他来到村子前询问喝酒的事情,总是先讲价钱。这句诗既展现了孩子对生活的好奇和探索精神,又体现了他对成人世界的敏锐洞察。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人情,通过渔翁、儿童以及他们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展现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景象。同时,诗中蕴含着对自然、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