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略收群策,宸游简六师。
代当全盛日,春是大蒐时。
云捧苍龙驾,风回翠凤旗。
辕门开复道,帐殿绕行麾。
细柳前军驻,长杨后骑随。
虬䰅天策将,猿臂羽林儿。
拂剑星文动,弯弓月影披。
连营分雁翼,布阵合鱼丽。
礼示三驱正,锋藏九变奇。
张侯仍是豹,贾勇尽如罴。
引满双雕落,腾空万马驰。
元戎归节制,法从肃威仪。
讵数夸胡猎,还欣奏凯期。
大风歌汉士,吉日诵周诗。
我祖犁庭烈,先皇保泰规。
永言思继述,持以赞雍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题目为《大阅诗应制》。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庙略收群策,宸游简六师。
- “庙略”指的是国家的战略和政策。“收群策”是指采纳各种策略。“宸游”指的是皇帝的巡游。这里的“简六师”是指精简军队。
- 译文:国家的战略和政策得到了采纳,皇帝的巡游也简化了军队。
- 代当全盛日,春是大蒐时。
- “代当”指的是当前的时代。“全盛日”指的是国家的兴盛时期。“春”在这里指春天,是狩猎的季节。
- 译文:现在的时代正处在国家的全盛时期,春天是进行大规模狩猎的最好时节。
- 云捧苍龙驾,风回翠凤旗。
- “云捧”形容天空中的云彩仿佛在拥抱苍龙(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之车)。“风回”形容风的方向改变,使翠凤旗(皇帝的旗帜)飘扬。
- 译文:天空中的云彩仿佛在拥抱苍龙般的帝王之车,风的方向改变了,使翠凤旗飘扬。
- 辕门开复道,帐殿绕行麾。
- “辕门”是战车的门口,这里比喻军队的大门。“复道”是指双层的道路。“帐殿”是将军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皇帝的住所。
- 译文:军营的大门打开,可以通行多层道路;将军的住所周围环绕着指挥的旗帜。
- 细柳前军驻,长杨后骑随。
- “细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比喻军队。“前军”指的是前面的军队。“后骑”指的是跟随的军队。
- 译文:前面的军队驻扎在细柳,后面的部队跟随其后。
- 虬䰅天策将,猿臂羽林儿。
- “虬䰅”是一种动物,这里比喻将领。“天策将”是指天赐的将军。“猿臂”是一种动物,这里比喻士兵。“羽林儿”是指羽毛丰满的年轻人。
- 译文:英俊的将领,他们有如虬蛇般的力量,士兵们如同猿猴一般敏捷。
- 拂剑星文动,弯弓月影披。
- “星文”是指星星的光芒。“月影”是指月亮的影子。
- 译文:将领们挥舞宝剑,星光闪烁;士兵们弯弓搭箭,月亮的影子也随着移动。
- 连营分雁翼,布阵合鱼丽。
- “连营”是指连接起来的军营。“分雁翼”是指像大雁那样排列开来。“布阵合鱼丽”是指按照某种阵法布置好阵型。
- 译文:军营连接起来,排列得像大雁的翅膀一样整齐;阵法按照某种方式布置,就像鱼的形状一样紧密。
- 礼示三驱正,锋藏九变奇。
- “三驱”是指古代的一种礼仪,表示对猎物的尊重。“九变”是指九种变化的策略。
- 译文:这种礼仪展示了对猎物的尊重,而战术的变化则充满了神秘和奇妙。
- 张侯仍是豹,贾勇尽如罴。
- “张侯”是指唐朝的名将张仁愿。“豹”是指猛兽豹。“罴”是指野猪。
- 译文:张仁愿还是一只豹子,他的勇气就如同一只野猪。
- 引满双雕落,腾空万马驰。
- “双雕”是指两只雕鹰。“引满”是指拉满弓弦准备发射。“腾空”是指飞翔在空中。
- 译文:两只雕鹰拉满了弓箭准备发射,万匹马奔腾而出,场面壮观。
- 元戎归节制,法从肃威仪。
- “元戎”是指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归节制”是指回到正规的指挥系统。“法从肃威仪”是指军队的纪律严明,仪式庄重。
- 译文: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回到了正规的指挥体系,军队的纪律严明,仪式庄重。
- 讵数夸胡猎,还欣奏凯期。
- “讵数”是副词,表示“难道”。“胡猎”是指打猎。“凯期”是指胜利的日子。
- 译文:难道只是多次去打猎吗?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时刻。
- 大风歌汉士,吉日诵周诗。
- “大风歌”是指歌颂大风的歌谣。“汉士”是指汉朝的人。“周诗”是指《诗经》等古典诗歌。
- 译文:歌颂大风的歌谣流传了下来,庆祝胜利的日子诵读了《诗经》等古典诗歌。
- 我祖犁庭烈,先皇保泰规。
- “犁庭”是指用武力征服四方。“先皇”是指祖先或者过去的皇帝。“泰规”是指稳定的法则或制度。
- 译文:我祖先的征战非常英勇,先皇建立了稳定的法则和制度。
- 永言思继述,持以赞雍熙。
- “永言”是指长久地思考。“继述”是指继承前人的事业。“雍熙”是指和平繁荣的状态。
- 译文:我长久地思考如何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以此赞美和平繁荣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