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稼已登场,黄鸡俯而啄。
縰縰拂毛羽,缕缕不厌数。
安栖谢樊笼,遗哺及雏㲉。
时哉适所性,宛转如有觉。
高鸣或自振,耻此弄咿喔。
主人重恩义,至死怀一握。
禄食尔不如,巢居愧群龊。
【注释】
秋稼:秋天的庄稼。登场:登场,指成熟的谷物被收割后堆放在场上。
黄鸡:指公鸡。俯而啄:低下头去啄食。
縰縰:毛羽蓬松的样子。拂:掠过。
缕缕:细条状物。数:计量。
安栖:安静地栖息。谢樊笼:谢绝了鸟笼。
遗哺及雏㲉:哺喂初生小鸟。㲉,同“雏”。
时哉:多么幸运啊!适所性:适应自己的特点。适,适合。性,本性、特长。
宛转:曲曲折折。觉:知觉。
高鸣或自振:高亢地鸣叫或自振。
弄咿喔:像人一样学着叫唤。弄,模仿。咿喔,象声词,形容鸟叫声。
主人重恩义:主人看重恩义之情。重,重视、看重。
至死怀一握:直到死都怀抱着一片恩情。至,到。一握,比喻微小的心意。
禄食:俸禄,即薪俸、薪水。尔:你,这里指诗人自己。不如:比不上。
巢居愧群龊:隐居山林感到惭愧。羞与,羞于。群龊,指群居的鸟。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了一只公鸡从出生到长大,由活泼好动变为温顺驯服,直至老死都不忘恩情的全过程。全诗以时间为线索,通过生动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展示了公鸡一生的不同阶段,表达了作者对公鸡的赞美之情。
首两句“秋稼已登场,黄鸡俯而啄”,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同时也预示着公鸡的到来。公鸡的出现,为这美好的场景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接着“縰縰拂毛羽,缕缕不厌数”,描述了公鸡身上的羽毛丰满,色彩斑斓。它不断地梳理自己的羽毛,似乎在展示自己的美丽与骄傲。
第三句“安栖谢樊笼,遗哺及雏㲉”,则揭示了公鸡的性格变化。它不再羡慕那些被人宠爱的鸟儿,而是选择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它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能够独立生存,也证明了自己对恩情的感激与回报。
接下来“时哉适所性,宛转如有觉”,表达了诗人对于公鸡性格的理解。他认为公鸡的选择是最适合它的,因为它能够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性格特点。同时,它也懂得感恩与回馈,这种品质值得人们学习和尊重。
“高鸣或自振,耻此弄咿喔”,则进一步强调了公鸡的高傲与自信。它不会像其他鸟儿那样低声鸣叫或者模仿人类的声音,而是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种独立性和自主性正是公鸡所具备的品质之一。
最后一句“主人重恩义,至死怀一握,禄食尔不如,巢居愧群龊”,则是对公鸡的赞扬与期待。诗人希望公鸡能够继续传承这些优秀的品质,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动物。同时,他也期待自己能够得到更多的恩典与照顾。
这首诗通过对公鸡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恩义的理解与感悟。它不仅是一首赞美诗,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哲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