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六月雨,堆案多诗书。
陆君索我诗,僮仆走且呼。
麾之不肯去,坚卧庭前除。
一朝再三至,我已愧此奴。
空堂展图画,倦眼开模糊。
层楼挟翥凤,倒景凌飞凫。
翠羽色婀娜,金支光有无。
依微动天籁,仿佛闻笙竽。
不知何方境,乍可留须臾。
昔逢沧洲子,云是登瀛图。
如闻六合外,复有真蓬壶。
吾方困炎溽,颇欲超寰区。
自嗟尘凡骨,或与神仙殊。
君家老仙客,被服云霞裾。
仰视园中人,飘飖岂其徒。
当携方平子,共解双明珠。
垂竿拂海月,举手招天吴。
吾能操几杖,欲往不得俱。
惟将作诗意,目送归江湖。

这首诗描述了陆翁归途,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逐句翻译和赏析:

第一句: 闭门六月雨,堆案多诗书。

  • 注释: 六月天降暴雨,诗人关上门在屋内读书写字。
  • 赏析: 天气炎热难耐,但陆翁却选择在室内学习,表现出他的勤奋好学。”闭门六月雨”与”堆案多诗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出陆翁的学习热情。

第二句: 陆君索我诗,僮仆走且呼。

  • 注释: 陆翁向诗人索要诗歌,仆人跑来叫唤。
  • 赏析: 陆翁对诗歌有很高的要求,希望诗人能为他写一首诗。这反映了陆翁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对诗人才华的认可。

第三句: 麾之不肯去,坚卧庭前除。

  • 注释: 诗人命令他离开,但他不愿意离开,坚持坐在庭院中的一块石头上。
  • 赏析: 诗人的坚持体现了他对陆翁的尊重和关心,也展示了陆翁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第四句: 一朝再三至,我已愧此奴。

  • 注释: 一天之内多次来访,诗人对此感到惭愧,觉得自己不如陆翁。
  • 赏析: 陆翁对诗歌的热爱让他不顾时间地来找诗人,而诗人对此感到惭愧,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诗歌水平不如陆翁。

第五到第七句: 空堂展图画,倦眼开模糊。

  • 注释: 在空旷的房间里展示图画,眼睛因疲倦变得模糊不清。
  • 赏析: 诗人在空荡的房间里展示画作,可能是为了引起陆翁的兴趣,也可能是为了消磨时间。而陆翁的到来让他的眼睛感到疲惫,这反映出陆翁对诗歌的热情和诗人对陆翁的关心。

第八到第十句: 层楼挟翥凤,倒景凌飞凫。

  • 注释: 高高的楼房上有飞翔的凤凰,倒影映入水中如同飞凫一样。
  • 赏析: 这里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欣赏。”挟翥凤”和”凌飞凫”这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楼和水的动态美,给人以视觉的冲击。

第十一到第十五句: 翠羽色婀娜,金支光有无。

  • 注释: 翠绿色的羽毛颜色优美动人,金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 赏析: 这里用”翠羽色”和”金支光”来形容羽毛的颜色和质感,展现出鸟儿的美丽和高贵。”婀娜”和”有无”这两个词则形容了鸟儿的姿态和光影的变化,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动态感。

第十六到第十八句: 依微动天籁,仿佛闻笙竽。

  • 注释: 细微的声音似乎触动了自然的天籁之音,让人仿佛听到了笙竽的声音。
  • 赏析: 这里通过想象将自然的声音与人的音乐相联系,展现了诗歌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天籁”和”笙竽”这两个词都代表了高雅的音乐,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音乐性。

第十九到第二十句: 不知何方境,乍可留须臾。

  • 注释: 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只能暂时停留片刻。
  • 赏析: 这里的”何方境”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而”留须臾”则表现了他暂时的无奈和留恋。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内涵。

第二十一句: 昔逢沧洲子,云是登瀛图。

  • 注释: 过去曾经遇见过一个名叫沧洲子的隐士,他声称这是一幅登上仙境(即蓬莱)的画卷。
  • 赏析: “沧洲子”可能是一位隐士或者道士,而”登瀛图”则是传说中仙人可以到达的仙境。这里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隐士的敬仰之情。

第二十二到第二十三句: 如闻六合外,复有真蓬壶。

  • 注释: 好像听到宇宙之外的声音,又见到了真正的蓬莱岛。
  • 赏析: “六合外”表示超越现实的境界,而”真蓬壶”则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些词语共同构成了对仙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十四到第二十五句: 吾方困炎溽,颇欲超寰区。

  • 注释: 我正遭受酷热的困扰,很想超脱世俗的烦忧。
  • 赏析: 这里的”炎溽”指的是酷暑,而”超寰区”则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困境、追求自由的愿望。这种情感贯穿全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追求。

第二十六到第二十七句: 自嗟尘凡骨,或与神仙殊。

  • 注释: 自我感叹凡人的身体,与神仙相比相差甚远。
  • 赏析: 这里的”尘凡骨”是指人的身体,而”神仙”则是传说中的仙人。诗人通过比较自己的身体与仙人的差距,表达了自己对神仙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第二十八到第三十二句: 君家老仙客,被服云霞裾。

  • 注释: 你家有一位老仙客,穿着华丽的云霞衣服。
  • 赏析: 这里的”老仙客”可能是家中的一位长辈或者长辈的朋友,而”被服云霞裾”则描绘了他穿着华丽的服装,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

第三十三到三十七句: 仰视园中人,飘飖岂其徒。

  • 注释: 仰望园中的人,他并不只是徒然飘浮在那里。
  • 赏析: 这里的”园中人”可能是指家中的其他成员或者是某个特定的人物,而”飘飖岂其徒”则表达了诗人对他行为的肯定和赞赏。他认为这个人物并不只是一个空有其表的存在。

第三十八到第四十句: 当携方平子,共解双明珠。

  • 注释: 当携带方平子(古代神话人物),共同解开双明珠之谜。
  • 赏析: 这里的”方平子”可能是一位古代的神话人物或是传说中的仙人,而”双明珠”则象征着某种珍贵的宝物或者重要的秘密。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自己的决心。

第四十一到第四十二句: 垂竿拂海月,举手招天吴。

  • 注释: 手持长竿拂过海上的月亮,手举长竿召唤天上的风神(天吴)。
  • 赏析: 这里的”海月”可能是指海上的月亮,而”天吴”则是传说中的风神。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十三到第四十四句: 吾能操几杖,欲往不得俱。

  • 注释: 我能用几根竹杖,想要出发却不能一起同行。
  • 赏析: 这里的”几杖”可能是指用来行走的工具,而”不能俱往”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一起行动的愿望但最终无法实现的情况。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的内心冲突和无奈。

第四十五到四十七句: 惟将作诗意,目送归江湖。

  • 注释: 我将创作一首诗来表达我的诗意,目送你回到江湖中去。
  • 赏析: 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而最后的”目送归江湖”则表明了他对未来的期许和对自己道路的选择。这里的”目送归江湖”不仅是一种物理上的离别,更是一种精神和情感上的寄托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