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筑城西廛,寒暑十五更。
西轩辟新圃,远若居荆衡。
疏林见秋色,爽籁闻空庭。
园芜绿复遍,屐印旋已平。
习隐渐成癖,谁当恋冠缨。
静言念畴昔,鬓发白几茎。
素志岂不高,随时且功名。
退公得委蛇,聊以娱我情。
【注释】
卜筑:在城西选择一块住宅地。廛:市集,市场。寒暑十五更:冬夏各十五日一更。古代以夜分为一夜,以五夜为一更,每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辟:开垦。荆、衡:指荆州(今湖北江陵)和衡阳。
爽籁:指秋夜的清冷风声。籁:风吹竹木的声音。
屐印:指穿鞋时踩出的痕迹。旋已平:很快又恢复了原状。
习隐:习于隐居生活。
谁当恋冠缨:谁能留恋官服和冠饰呢?
静言:安静地说话。念畴昔:回想过去的岁月或遭遇。鬓发白几茎:《诗经·豳风·东山》:“鬓兮皤兮,胡不归!”毛传:“白发曰鬓。”这里用其意。白几茎是说鬓发已经有几根变白了。
素志:本来的愿望或志向。高:美好。
功名:《周易》中“乾”卦有九三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孔颖达《周易正义》引虞翻注云:“大人者,谓王公大人也。”指做大官。但本诗中的“功名”只是泛指做官。
退公:退休之后闲居在家。委蛇:悠闲自得的样子。《晋书.陶潜传》:“彭泽县令陶潜,字渊明,私意好读书,不求仕进,不为州府之所礼命。”
【赏析】
这首诗选自《陶渊明集》,作者写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隐居后的生活环境:他已在城西卜筑了房屋,住在这里,冬夏各十五天一更。这里的“卜筑”是动词短语作名词使用。《史记·货殖列传》:“(猗顿)尽得贾所卖物,即复得自取,遂任商贾,家益富。”可见“卜筑”即卜居的意思。
三四句,进一步写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西轩新辟的菜园子,远远望去像极了湖南、广东一带,而自己却如处荆、衡之间;疏林间透出秋天的颜色,空中传来空庭的风声,这些景象都很美。
五六句,写自己因喜爱菊花,所以把菊种移到菜园里种植;园子里长满了菊花,走几步就可以看到,因此,鞋子上的泥土很快被清理干净了。
七八句,写自己因喜欢菊花,所以常常到园里来采摘;久而久之,园子里的花都被采摘光了,于是只好回家。
这是诗人对自己长期隐居生活的一种描写,其中透露出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最后四句,写自己对这种隐居生活的感想。诗人说,我现在虽然过着隐居的生活,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厌倦;我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我还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本目的——追求高尚的志向;只要时机成熟,我就会出来干一番事业。这四句话是全诗的中心思想。
此诗通过描写诗人的隐居生活来抒发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在隐居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对政治的热情和对人生理想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