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君臣岂易遭,几人三顾不辞劳。
一从钓渭耕莘后,谁似先生出处高。

【解析】

(1)此题考核理解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鱼水君臣岂易遭”,“鱼水”比喻君臣关系融洽。“岂”是疑问词。“遭”是遭受的意思。意思是说君臣之间相处得非常融洽,难道容易遭遇吗?“几人三顾不辞劳”,三顾指刘备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几”是疑问词。“人”是指人世。“三顾”是多次访问、拜访。“不辞劳”是不怕辛劳。意思是说有多少人能像刘备三次访求诸葛亮一样不辞辛苦呢?“一从钓渭耕莘后”,“一从”是自从、自从。“钓渭”是隐居在渭水的钓鱼台。“耕莘”是隐居在莘野。“后”是后来、之后。“谁似先生出处高”,“谁”是疑问词。“先生”是指诸葛亮。“处”“出”是动词,分别表示处在和出来的意思。“谁似”是哪里能够比拟得上的意思。“处”与“出”的先后对应,“高”指高尚、高洁,用来形容人的品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里指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意思是说谁能像先生那样,出仕和隐退都保持高尚节操。“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的七言律诗。全诗通过对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的吟诵,表现了诸葛亮对刘备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作者的感慨:历史上的君臣关系如此融洽,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像刘备那样对贤才三顾求访,而自己一生却未能如愿,因而感到遗憾。

【答案】

译文:

君臣关系如此融洽,怎能轻易遭遇?

有几个人能做到刘备这样三次访求诸葛亮而不辞辛劳?

自从隐居在渭水之滨,隐居在莘野之后,

谁能比得上您先生出仕和隐退都保持高尚的节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