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云散古城西,潮落空江月向低。
此夜慈乌应绕树,羽毛寒尽不成栖。
【诗句释义】
周评事墓山:周评事是唐代诗人,他的墓地在山中,故称墓山。
其一:诗篇的第一首。
高台云散古城西:高高的山头,云雾缭绕;西边的古城,一片荒凉。
潮落空江月向低:潮水退了,江面上一片寂静,只有一轮月亮倒映在江面上。
此夜慈乌应绕树:今夜乌鸦应该飞到树上来栖息。
羽毛寒尽不成栖:但到了冬天,鸟儿的羽毛都冻得硬邦邦的,它们无法在树上栖息。
【译文】
高高的山顶上飘荡着层层的云彩,西边的古城显得十分凄凉。
潮水退去,孤零零的江面只剩下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
今晚的乌鸦们应当飞到这棵树上来栖息,但它们到了冬天,羽毛已经结满了冰霜。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晚秋时节的景色和气氛,以“慈乌”为题,抒发作者对人生无常、时不我待的感慨。
“高台云散古城西”,描绘出一幅高耸的山巅之上,云朵渐散,古城西面的凄凉景象。这里,诗人以“高台”、“云散”等词汇,营造出一种空旷辽远的感觉,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苍茫和寂寥的氛围。而“古城”的提及,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增添了几分厚重的历史感与沧桑感。这样的背景设定,为下文的叙述铺垫了基础。
“潮落空江月向低”,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夜晚江上的宁静与寂寞。“潮落”意味着潮水已退,江面变得平静无波;“空江”暗示着周围的景物都已远离,只剩下一江之水独自流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轮明月静静地悬挂在空中,似乎也在感叹着世间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这里的“月向低”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生命有限的感慨。
“此夜慈乌应绕树”,诗人以“慈乌”比喻那些即将离世的人。他们如同慈乌一样,原本应该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但现在却因为年老体衰而无法再继续飞翔。这种比喻既生动又贴切,让人深感生命的无常和脆弱。同时,“此夜”二字也强调了时间的紧迫性,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时光。
最后一句“羽毛寒尽不成栖”,则进一步描绘了鸟儿在冬天的困境。由于寒冷的天气,它们的羽毛已经结满了冰霜,无法再次飞翔。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残酷无情,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助与绝望。然而,尽管鸟儿们面临着种种困难,它们依然顽强地生存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整首诗通过描绘晚秋时节的自然景色和生命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他看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类社会中的种种变化和挑战。这些感悟和思考使他更加珍视生活中的每一刻,也促使他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