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秋夕奉明禋,又向西陵拥佩绅。
私禫几时还国禫,极知为子愧为臣。
”`
“曾于秋夕奉明禋,又向西陵拥佩绅”
注释:在秋天的晚上,我虔诚地祭祀神灵,又向西陵敬献礼品,佩戴着象征尊贵的佩巾。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秋季傍晚时刻,虔诚地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景。诗人手持明礼,向神灵表达敬仰之情;而向西陵敬献礼品,则显示出诗人对祖先、先贤的尊敬与怀念。
“私禫几时还国禫”
注释:“私禫”是指私下进行的丧事处理仪式,“还国禫”则是将私事处理完毕后,恢复国家礼仪。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和个人私事之间平衡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希望兼顾国家大义和个人情感的双重愿望。
“极知为子愧为臣”
注释:深知身为儿子的自己愧对身为臣子的自己。
赏析: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自责。他既是儿子,又是臣子,深知作为儿子的责任与作为臣子的义务之间的冲突,深感愧疚。这反映出诗人对于职责的深刻理解和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陵祀道中次韵答周松露亚卿”
注释:在前往祭祀的道路上,李东阳创作了这首诗来回应周松露亚卿的请求。
赏析:这里的“陵祀道中”指的是在去往祭祀地点的路上,诗人边走边思考,灵感涌现,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回应周松露亚卿。这种创作背景展示了李东阳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的深刻探讨。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