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帙才临未二毛,置身元合在仙曹。
登科记有曾刊策,直讲恩多旧赐袍。
陌上儿童知姓字,馆中年德让耆髦。
东夷不用询安否,亲见先生寿骨高。

寿董圭峰六十 其二

六帙才临未二毛,置身元合在仙曹。

登科记有曾刊策,直讲恩多旧赐袍。

陌上儿童知姓字,馆中年德让耆髦。

东夷不用询安否,亲见先生寿骨高。

注释:

①六帙:指书籍的六个部分(经、史、子、集),也泛指书籍。

②置身:指身临其境。元合:原为道家语,意为与道合一,这里指与世无争。

③登科:考取功名。刊策:记录策试。

④陌上:村野。童:小孩。知:知道。

⑤馆年:指董圭峰在任期间的时间。德让:品德高尚。

⑥东夷:指古代东方的少数民族。询:询问。安否:平安与否?

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诗,诗人通过描述董圭峰的风采和成就来表达对他的赞美之情。

首联“六帙才临未二毛,置身元合在仙曹。”描绘了诗人见到的董圭峰的外貌和气质。六帙,即书之六部分。才临,刚到达。毛,即眉毛。元合,原为道家语,意为与道合一,这里指与世无争。这句诗表明诗人刚到董圭峰身边,就感受到了他的从容淡定和超然物外的境界。

颔联“登科记有曾刊策,直讲恩多旧赐袍。”继续描述了董圭峰的成就和受到的恩惠。登科,考取功名。刊策,记录策试。直讲,官职名。这句诗说明董圭峰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才华出众,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同时,他也得到了很多恩惠,如被赐予衣服等。

颈联“陌上儿童知姓字,馆中年德让耆髦。”进一步描绘了董圭峰在乡村和书院中的影响力。陌上,村野。童:小孩。知:知道。岁德:年龄。这句诗表达了董圭峰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受到百姓的爱戴和尊敬。同时,他也得到了书院中学者们的敬仰和推崇。

尾联“东夷不用询安否,亲见先生寿骨高。”是整首诗的总结。东夷,指古代东方的少数民族。不用:不需要。亲见:亲眼看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董圭峰长寿的祝福,也反映了他对董圭峰的敬重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董圭峰的卓越品质和崇高地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董圭峰的深深敬意和祝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