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倚危峰俯碧流,上方台殿出神州。
钟声过院日初午,琴响入空山更秋。
骑马客寻青草渡,采芳人在白蘋洲。
乾坤不尽东南眼,复欲凭高一上楼。

背倚危峰俯碧流,上方台殿出神州。

钟声过院日初午,琴响入空山更秋。

骑马客寻青草渡,采芳人在白蘋洲。

乾坤不尽东南眼,复欲凭高一上楼。

赏析:

这首诗是明人李东阳的《西山十首其四》,描绘了西山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诗中通过对西山的详细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一句“背倚危峰俯碧流”,诗人以“背倚”形容自己的位置,展现了一种孤独而坚定的姿态,面对险峻的山峰,却依然能够俯视清澈的流水。这里的“碧流”不仅指眼前的水流,还象征着生机与活力。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美和对生命力量的深深敬畏。

第二句“上方台殿出神州”,进一步描绘了西山上的建筑之美,台殿巍峨,仿佛从大地中崛起,彰显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才能。这里的“神州”指的是中华大地,寓意着祖国的伟大与悠久。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现了西山的自然之美,也表达了对祖国深沉的情感和敬意。

第三句“钟声过院日初午”,诗人用“钟声过院”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西山上的寺庙和钟楼的存在。而“日初午”则是指太阳初升之时,阳光洒在庭院里的情景。这一景象不仅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受,还体现了古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珍惜。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谷之中。

最后一联“乾坤不尽东南眼,复欲凭高一上楼”,表达了诗人想要更进一步探索自然、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这里的“乾坤”指的是天地宇宙,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东南眼”则意味着站在高处可以眺望整个东南方向,视野开阔。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既展现了自己的志向,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艺术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