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沙路转逶迤,青草园林白露时。
遥望好山频驻马,缓寻流水细吟诗。
梅间客到题名久,云里僧闲出定迟。
也识醉翁非爱酒,笔囊茶具自相随。
注释:
西山十首 其三:西山的第十首歌。
石桥沙路转逶迤:石桥和沙路,曲折蜿蜒。
青草园林白露时:在青草繁茂的园林里,到了白露时节。
遥望好山频驻马:远远地眺望美好的山景,不断地驻足停留,骑马观望。
缓寻流水细吟诗:缓缓地寻找流淌的溪水,低声吟诵诗歌。
梅间客到题名久:在梅花丛中,客人到来后留下了长久的名字。
云里僧闲出定迟:在云雾之中的僧人,悠闲自在地进入禅定之后出来稍晚。
也识醉翁非爱酒:我也懂得醉翁并不是喜爱饮酒的人。
笔囊茶具自相随:笔袋和茶具,总是相伴而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游山玩水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西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的向往。
首句“石桥沙路转逶迤”,描绘了西山上的石桥和沙路,蜿蜒曲折,引人入胜。这里的“逶迤”二字,形容道路曲折蜿蜒,给人一种优美而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青草园林白露时”,则转入描写园林中的青草和白露时节的景象。这里的“园林”指的是西山上的一片绿意盎然的地方,而“白露时”则点明了季节,给人带来一种清新而凉爽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遥望好山频驻马,缓寻流水细吟诗”,进一步描绘了游人欣赏美景的情景。这里,诗人不断驻足观看美丽的山水,细细品味诗歌的美好。这种悠然自得的心情,让人感受到了游人与山水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后两句“梅间客到题名久,云里僧闲出定迟”,则转向描写山林中的游客和僧侣。在这里,诗人以游客和僧侣为例,展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生活状态和心境。游客们在梅林中留下了自己的姓名,而云里的僧人则悠然自得地修行。
整首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西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和生活之趣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