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西山紫翠生,雨馀秋色更分明。
蜃楼出雾东浮海,雉堞连云北绕城。
旧识邮亭犹问路,渐多僧寺岂知名。
十年几度登临约,不尽平生吏隐情。
【注释】
西山:即西子山,在杭州。紫翠生:指山上树木葱郁,颜色深浓。蜃楼出雾东浮海:蜃吐气成楼台云雾缭绕,仿佛海中楼阁。雉堞(zhi è):城上矮墙,泛指城墙。邮亭:古时传递公文、书信的机构,设在交通要道旁。旧识:过去认识或熟悉的人。邮亭犹问路:还记着过去从邮亭出发时的情景。僧寺岂知名:连僧人都不认识了。僧寺岂知名:连僧房都认不出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任杭州通判时写的。作者于熙宁四年(1071)九月到任,至七年八月才离开。此诗写诗人在杭州任职期间对西湖美景的流连忘返。首二句写西湖晴雨两姿,第三句写湖上蜃气奇丽,第四句写城上雉堞参差,第五、六句写旧时邮亭和僧院如今都难以辨识。末二句写自己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以及因公务频繁往来而与西湖的离合之感。
全诗四联八句,前二联描写西湖美景;后二联写自己对西湖的依恋之情。
首联点题“西山十首”,写西山之景。“日照西山”,点明时间,写西山被日光照耀,色彩斑斓。“紫翠生”,写山色青苍迷蒙,一片紫翠之色。一“生”字用得极为传神,写出了西山景色的秀美。“雨馀秋色更分明”,点明时间,写雨过天晴后,西山的秋色比雨前更为鲜明。
颔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蜃楼出雾东浮海”、“雉堞连云北绕城”,这两句写西山的远景,以蜃气和城上的雉堞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给人以朦胧而神奇的美感。
颈联写诗人对旧日邮亭的怀念,也暗含了作者与西湖之间的一种情感纠葛。“旧识邮亭犹问路”,意思是说,曾经熟悉的地方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令人怀念不已。“渐多僧寺岂知名”,意思是说,连那些古老的寺庙也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不再为人所熟知,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留恋。
尾联写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以及因公务繁忙而不得不频繁往来而与西湖的离别之情。“十年几度登临约”,意思是说,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已经多次登上了这座美丽的山峰,与它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不尽平生吏隐情”,意思是说,我无法将我对这座美丽山峰的感情表达出来,只能将其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山之美、诗人与西湖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山林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