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台门下见铜章,前后清朝共宠光。
意气古称燕慷慨,科名今此汉贤良。
山多黍稌知秋熟,县有弦歌爱日长。
十五年前同辈少,杏花阴里忆升堂。

【诗词解析】

银宫门下见铜章,前后清朝共宠光。

意气古称燕慷慨,科名今此汉贤良。

山多黍稌知秋熟,县有弦歌爱日长。

十五年前同辈少,杏花阴里忆升堂。

注释:

在银台门下见到赵良辅的铜印,前后清朝都对他宠爱有加。

古时燕国慷慨豪迈,如今汉朝贤良。

因为山多黍稌,知道今年收成好;因为县里有弦歌,所以喜欢太阳长久不落。

十五年前,你们这些同辈人还少,在杏花树荫里回忆起当年一起读书的情形。

赏析:

这首《送赵良辅知宿松》是作者为送别好友而作。全诗表达了对好友的深情厚谊,并对其前程充满美好的祝愿。

首联:“银台门下见铜章,前后清朝共宠光。”这两句诗通过“银台门”和“铜章”两个意象,展现了赵良辅在官场上的辉煌成就。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清朝政府的忠诚和尊敬。

颔联:“意气古称燕慷慨,科名今此汉贤良。”这两句诗通过对“燕慷慨”和“汉贤良”的描述,赞美了赵良辅的豪迈气概和卓越才能。其中,“燕慷慨”指的是古代燕国英勇善战、乐于助人的豪迈精神,而“汉贤良”则是指汉代时期那些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贤良之士。在这里,作者借用这两个历史典故来表达对好友的敬仰之情。

颈联:“山多黍稌知秋熟,县有弦歌爱日长。”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山中黍稌丰收的景象和县中的弦歌声调悠扬,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其中,“黍稌”指的是谷物,代表着丰收和富足;“弦歌”则是音乐之声,传递着欢乐和和谐的氛围。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尾联:“十五年前同辈少,杏花阴里忆升堂。”这两句诗回忆了过去与赵良辅一同求学的日子,那时大家年纪尚小,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而在如今杏花盛开的树下,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的升堂场景,感慨时光荏苒。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好友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