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转三湘去更深,潞河西岸浙东浔。
潜鳞自足波涛地,别马长怀秣饲心。
湘女庙前山似黛,柳公亭下石如林。
徵科亦是公家事,民力江南恐未禁。
诗句释义与赏析#### 路转三湘去更深,潞河西岸浙东浔。
注释:
- 路转三湘去更深:指道路经过湖南省时天色已晚。”三湘”通常指的是湖南的洞庭湖、湘江和湘水流域一带,此处暗喻诗人旅途经过的地点。
- 潞河:今北京通县的河流。
- 西岸:即潞河东岸。
- 浙东:浙江省东部地区。
赏析:
此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从三湘之地(湖南)向西南方向行进,抵达浙江东边的场景。通过地理位置的转变,表达了一种时间与空间上的跨越感。
潜鳞自足波涛地,别马长怀秣饲心。
注释:
- 潜鳞自足:比喻诗人自己如同鱼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波涛地:形容环境险峻或者充满挑战。
- 别马:送别。
- 秣饲心:比喻对即将分别的心情依依不舍,像对待喂饱的马一样细心。
赏析:
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也有对离别情绪的表达。通过对比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自由与不羁。同时,也表达了对即将分离的友人的深厚感情及不舍。
湘女庙前山似黛,柳公亭下石如林。
注释:
- 湘女庙:位于湖南省湘江边的一座古庙,相传为纪念古代女子的故事。
- 山似黛:形容山峰颜色深黑,如同画中的墨色。
- 柳公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的一座古亭。
- 石如林:形容石头密集如树林。
赏析:
此句进一步丰富了旅途的景象描写,通过具体地点的描绘,增强了诗作的画面感和意境美。通过对湘女庙、柳公亭等地方的自然景观描述,诗人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徵科亦是公家事,民力江南恐未禁。
注释:
- 徵科:税收,此处可能指征收赋税。
- 公家事:指国家或官府的事情。
- 民力:百姓的力量,此处可能指人民的负担。
- 江南:指现在的中国南部地区,包括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等地。
赏析:
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财政和人民生活问题的关注。通过对征收赋税的描述,诗人提出了对民间负担的看法,表达了对于民众福祉的关注。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可能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评,使得诗歌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