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国忧民两意同,独于诗力愧诸公。
风谣合采归天上,献纳谁能自牖中。
漆室妇嗟蓬鬓改,杜陵人去草堂空。
闲愁不独风和雨,一日回肠有万重。

【注释】

谋国忧民两意同:为国家和人民忧虑。两意同,意思是说国家和人民的忧患是相同的。

独于诗力愧诸公:我独自在诗歌创作方面感到惭愧,因为其他诗人的诗作比我强。

风谣:指民间流传的歌谣。采归天上:指这些歌谣都飞上天空了。

献纳:指向朝廷汇报或建议什么。谁能自牖中:谁能够从自己的窗户里把意见或建议提出呢?

漆室妇嗟蓬鬓改,杜陵人去草堂空:漆室妇女感叹自己的头发已经白得像蓬草一样了,而杜陵(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的人离开草堂(杜甫故居)以后,那里就空空荡荡了。

闲愁不独风和雨:我内心的闲愁并不只是由于风雨造成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政治黑暗、抒发忧愤的诗。

起句“谋国忧民两意同”,总领全篇,表明诗人与天下人一样的忧国忧民之心,忧心如焚。次句“独于诗力愧诸公”,点明了自己虽然忧国忧民,但因没有诗才,无法以诗来表达自己的忧心,只能徒然叹息而已。

颔联用典,化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典故:鲁定公十四年(前506),季平子欲使家臣阳虎为政,阳虎辞曰:“吾非小人。”孔子曰:“季氏之仆竖何罪?”对曰:“求食,则获焉,求饱,则餍矣。”孔子曰:“阳虎欲食,则不获餍足;若获饥,虽获已寒馁矣。今夫子食厌,而欢温饱,贪味嗜乎?”季氏之竖子,阳虎之仆也,季氏之仆犹羞之,而况国君之家臣哉!这里用阳虎的无礼,来讽刺当时权臣的骄恣。诗人借古人之口,表达了他对时政腐败的不满和对世态炎凉的慨叹。颈联又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句,写自己身处穷困之中仍关心国家大事,而杜甫却已远游蜀地,无人再提匡救时事了。尾联写杜甫当年流寓成都时的景况:漆工之妻感慨鬓丝之变白,杜陵老人已离去而草堂空寂。这两句既写眼前之景,又寓怀古之情,表现了诗人对时局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