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尘土暗青袍,作宦今看改鬓毛。
南国才名非汨没,北州民力正烦劳。
贫怜范叔惟尘甑,贵识王祥有佩刀。
春兴不随公事了,绛纱笼月坐挥毫。
【注释】
①开州:今重庆、万县一带,陈同知是唐代的官名。
②汨没:埋没,被埋没。
③烦劳:辛劳。
④范叔: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⑤王祥:王览,字公仪,东汉隐士,以孝闻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送别朋友陈同知而作的。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同时表达了对他的期望与祝福。
首句“十年尘土暗青袍”,描绘了陈同知十年来的官场生涯,官场的污浊和黑暗使他的青袍变得暗淡无光。这既反映了官场的黑暗,也暗示了陈同知在官场中的辛勤努力。
第二句“作宦今看改鬓毛”,表示陈同知从政已经多年,现在他的鬓发已白。这既是对他年龄的增长的描写,也是对他官场生涯的肯定。
第三句“南国才名非汨没,北州民力正烦劳”表达了对陈同知才华的赞扬和他为百姓所做出的奉献。他认为陈同知虽然身处南方,但他的才华并未被埋没,反而在北方的百姓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他也认为陈同知的工作非常繁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接下来三句“贫怜范叔惟尘甑,贵识王祥有佩刀”则是通过范仲淹和王览两个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范仲淹是北宋的一位著名宰相,他一生清贫,只有一件尘封的炊具,但依然保持清廉的品格;而王览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隐士,他在隐居期间过着简朴的生活,却依然能够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形象都与陈同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陈同知的敬佩与羡慕之情。
最后一句“春兴不随公事了,绛纱笼月坐挥毫”则进一步描绘了陈同知的才华和风采。他表示自己虽然无法陪伴陈同知一起度过这个春天,但他仍然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陈同知的思念之情,也展示了陈同知的才华和风采。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作者对陈同知的敬意和祝愿,也展现了陈同知的才华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