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朝荒服尽冠缨,岭外交南旧有名。
文字不随言语别,道途长共海波平。
一家两被周封命,六载三回汉使旌。
天上玉堂非远别,故乡重慰倚门情。

湛若水编修了《安南册封》

圣朝的荒服已经没有了冠缨。岭外交南旧有名。

文字不随言语别,道途长共海波平。

一家两被周封命,六载三回汉使旌。

天上玉堂非远别,故乡重慰倚门情。

【注释】

湛:本名湛若水,字元明,广东增城(今广州)人,明代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因曾从祀文庙而称“先师”。

圣朝:指明朝。

荒服:指僻远的边地。

冠缨:冠上的装饰物,借指官员的服饰。

道途:指道路,引申为旅途或仕途。

周封:指分封诸侯的古代制度。

汉使:指汉朝出使安南的使者。

天上、故乡:指远方和家乡。

倚门:指在门口等候。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湛若水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当时安南地区的政治格局以及中土人士对安南地区的关注与期待。

首联“圣朝荒服尽冠缨,岭外交南旧有名。”表达了明朝时期,虽然边疆地区仍有许多未开发之地,但朝廷已经对安南地区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关注。

颔联“文字不随言语别,道途共海波平。”则进一步描绘了中土与安南之间的联系。尽管语言文字不同,但通过共同的道路,两地的联系依然紧密。

颈联“一家两被周封命,六载三回汉使旌。”则具体提到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他们不仅被封为官员,还曾出使安南,展现了中土与安南之间深厚的文化交流与友谊。

尾联“天上玉堂非远别,故乡重慰倚门情。”以天上的玉堂作为象征,表示尽管距离遥远,但内心的牵挂和期待却从未改变。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