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四海一容城,是处云山着脚行。
观物每从真意得,感时翻觉壮心惊。
高松绝岛凌秋势,独鹤空江警夜声。
多少中原词赋手,尽将丝竹奏升平。

【注释】

百年四海一容城,是处云山着脚行。观物每从真意得,感时翻觉壮心惊。

高松绝岛凌秋势,独鹤空江警夜声。多少中原词赋手,尽将丝竹奏升平。

【赏析】

这是首七律诗,作者刘静修。全诗写景抒情,借景寓情,表现了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开头两句“百年四海一容城,是处云山着脚行”,意思是说在漫长的历史中,四海之内都归附于一国,到处可见云烟缭绕的山峦。这两句话写出了诗人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喜悦之情,同时暗含了诗人对于当时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的不满情绪。

中间两句“观物每从真意得,感时翻觉壮心惊”的意思是说观赏自然景物时,总能体会到其中的真情实意;但面对当前的政治形势时,则让人感到忧心忡忡,激动不已。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愤慨之情。

后四句以自然景观来比喻当前的局势:高高的松树、陡峭的山峰,在秋天的寒风中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孤寂的鹤鸟、空旷的大江,在寂静的夜晚里发出阵阵哀鸣。这四句话描绘出一幅凄凉而孤独的景象。最后两句“多少中原词赋手,尽将丝竹奏升平”意思是说,有多少中原才子们都被卷入了这场动乱中,纷纷拿起琴弦和丝竹等乐器来歌颂升平盛世。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担忧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们的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