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昔慕前脩,行藏合自然。
天地为逆旅,此身无百年。
法度在方册,中道不宜偏。
奈何益蹇滞,辛苦事田园。
虽值年岁丰,四壁空在廛。
适抱蒙庄戚,凄凉成独眠。
自非大圣资,中情宁不迁。
兴寄孤琴里,涕落寒灯前。
茅屋晨未启,寂寂无炊烟。
陋巷屡空者,徒为尼父贤。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注意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从全诗的主题出发来作答,结构上注意分析诗歌的结构,从诗歌的结构中找出能体现其艺术手法的词句,据此概括答案即可。本首诗以“怨”字统摄全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1)“夙昔慕前脩”,“前脩”,古指前代贤人。诗人自比为前贤后辈,表示自己有高志远行。

(2)“行藏合自然”,行藏,行为与修养;自然,顺其自然,不矫揉造作。意谓自己的行为与修养完全合乎自然之理,不受世俗名利的干扰。

(3)“天地为逆旅,此身无百年”,逆旅,旅店,比喻世间。诗人认为天地就像旅店一样,人的生命如同过客,没有长久的停留,因此他感叹自己生命短促。

(4)“法度在方册”,法度,法令制度,这里指社会规范。方册,古代书册。意谓法令制度都在书中记载着,但人们往往不能很好地遵守它们。

(5)“中道不宜偏”,中道,正路,这里指正确的道路。偏,偏离,违背。诗人认为,人们应该遵循正确之道,不应偏离正道。

(6)“奈何益蹇滞,辛苦事田园”,益,更加。蹇滞,不得通达。辛苦,辛劳艰苦。田园,田地和农舍。意谓为何还要更加艰难地追求功名,辛劳艰辛地从事农耕。

(7)“虽值年岁丰,四壁空在廛”,值,遇到。年岁丰,年景好。四壁,四周墙壁,形容贫穷。廛,里巷中的住宅。意谓虽然年景很好,但自己依然贫困如故,只有四面墙壁而已。

(8)“适抱蒙庄戚,凄凉成独眠”,适,恰巧。蒙庄,庄子的别称。戚,悲伤。独眠,独自睡觉。意谓恰巧抱着庄子的思想去悲伤,于是孤独地睡觉。

(9)“自非大圣资,中情宁不迁”,自非大圣资,不是圣人的资质。中情,内心的情感。宁,哪裹是哪里的意思。意谓如果不是圣人的资质,那么内心的情感也不会不改变。

(10)“兴寄孤琴里,涕落寒灯前”。兴寄,寄托。孤琴,独自弹着的琴。意谓自己的心声寄托在独自弹奏的琴曲之中,泪水滴落在寒冷的灯前。

(11)“茅屋晨未启,寂寂无炊烟”,茅屋,茅草屋顶的屋子。晨未启:早晨还没打开门。炊烟,做饭时冒出的烟雾。意谓一大早就起床,却还没有打开门来迎接太阳升起,四周一片寂静,也没有炊烟袅袅升起。

(12)“陋巷屡空者,徒为尼父贤”,陋巷,贫民住的狭窄小巷。屡空者,屡屡空无所有的人。尼父贤,孔子被尊称为尼父。意谓那些屡次穷困的人只能空有一腔忠义之心,而孔子则因为忠义而被后人称赞为贤人。

【答案】

早朝临镜,不觉两鬓已斑白。岁月不待人,转眼又是春花秋月之年。然而,时光匆匆流逝,我却没有获得什么成就,唯有满怀愁绪。

我常常想到古人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他们胸怀壮志,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然而,现实生活却使我倍感失望,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

我想到自己曾经立下的志愿和抱负,如今却一事无成。我不禁感到惭愧和自责。我曾经发誓要做一个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人,但是我现在却变得麻木不仁了。

我想起古人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他们胸怀壮志,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然而,现实生活却使我倍感失望,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

我想到自己曾经立下的志愿和抱负,如今却一事无成。我不禁感到惭愧和自责。我曾经发誓要做一个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人,但是我现在却变得麻木不仁了。

这首诗以怨为基调,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和无奈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