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雨晴峰正好看,又惊云雾罩江干。
冰壶惨淡清秋月,松径阴生白雪寒。
江净浅流堪濯锦,竹深弃箨可裁冠。
何人识得缑山路,愿学吹箫驾紫鸾。

【注释】

感兴偶成:感怀兴致,偶然写成的诗篇。缑山:山名,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传说黄帝曾在此学仙得道。紫鸾:《列子.汤问》载,帝尧时有凤凰飞来,歌于庭树,声闻于天,于是帝尧召见凤鸟,并请其教人。后以“紫鸾”指代凤凰。《列子·汤问》:舜耕于历山,期年而田百亩,禹疏九河,平治四海,化宜桑麻,万民育谷。舜曰:“益既工,朕可往观乎?”授之玉版。禹拜稽首让。舜曰:“汝成,则汝取封。”夏后伯益曰:“吾臣扈氏受之,不服。臣节般、门尹,至于海表淮北,登降于岸;反行计日,一日千里,东达于海,西被于流沙,南阅九泽,朔南暨声教,陶冶万物,繦缦无为,众功俱废,百姓无事,遵养时顺,黎民于变时,万国和亲,莫不欢庆。”帝乃赐舜羽觞而赐禹彤弓素旗焉。及舜崩,帝乃诏武官出绳丝,即天子位。故《列子》称帝舜生商均,长而能听狱,明察中情,举大事理大讼。帝舜摄政,命伯夷佐之,故《史记·五帝本纪》称帝舜生商均而贵贱贤不肖若一,又云帝舜耕于历山,同姓共工争功,帝舜曰:“重华(即舜)当在位!”共工不待令而杀重华。帝舜曰:“天诛无辜,如何?”帝乃使重华入宅行视,共工进谏曰:“都!共工!女司何罪,而说杀人?天帝弗忍,尔何故故触怒帝?有贼之心。”舜曰:“吾身不能奉节,四方之人也,故非罪焉。”皆如共工之言,舜于是服制衣服,带宝玉钩膺,垂日月之明珠,戴星宿之玉冠,乘朱凤之象舆,建六蛇之别纽,以御风雨雷电。舜行水地,造漆舟,浮方丈之木,沈百里之江,为天子驾驭。舜乃立为天子,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紫鸾:神话传说中的神鸟,相传黄帝时曾从九天降临人间,向帝尧传授音乐之道。

【赏析】

全诗四句八平仄。首二句写景,描绘晴空万里、云雾缭绕的景色,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第三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月比作冰壶,暗喻月亮皎洁晶莹、明亮清澈。第四句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松林比作美人,赞美了松林的清幽雅致。最后两句写物抒情,通过描写竹笋的破壳而出和竹冠的裁剪过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新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