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痾吴山下,扃户谢来客。
惟有山中僧,闲时每相适。
一见两无言,境宇何岑寂。
万虑不入心,顿悟此空色。
微风动疏帘,坐移西窗日。
翻嫌小鸟声,树杪徒唧唧。
卧病岘山精舍
养疴吴山下,扃户谢来客。
惟有山中僧,闲时每相适。
一见两无言,境宇何岑寂。
万虑不入心,顿悟此空色。
微风动疏帘,坐移西窗日。
翻嫌小鸟声,树杪徒唧唧。
【注释】
- 养痾:指修养身体,休养精神。
- 吴山:指位于今天的苏州市境内的吴地山。
- 扃(jiōng)户:关上门。
- 来客:指来访的人或客人。
- 山中僧:指的是隐居在山上的和尚。
- 岑寂:形容非常寂静、清冷。
- 空色:佛教中的空无色相,指超越一切外在形象的境界。
- 疏帘:稀疏的窗帘。
- 西窗日:窗外的阳光。
- 小鸟声:形容细微的鸟叫声。
- 树杪(miǎo):树梢上。
- 唧唧:细小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作,通过描绘与自然、与僧友的交流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首句“养疴吴山下,扃户谢来客。”诗人在吴山下修养身体,闭门谢绝外来的访客。这里的“养疴”意味着修身养性,而“谢客”则表示远离尘嚣,保持内心的平静。
“惟有山中僧,闲时每相适。”诗人提到只有山中的僧人能够理解他的心情,在他闲暇的时候与他相伴。这里的“惟”字强调了只有山中僧人的存在才是他所珍视的。
第三句,“一见两无言,境宇何岑寂。”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沉默和孤独感。当与世隔绝时,心境变得更加宁静,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无声的氛围中。
第四句,“万虑不入心,顿悟此空色。”表明在这样的时刻,所有的忧虑都不再侵扰他的心,他开始体会到了禅宗所说的“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理,认识到一切都是空无色的。
“微风动疏帘,坐移西窗日。”描绘了一幅安静的画面,微风轻轻地吹动着窗帘,阳光从西边的窗户投射进来,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最后两句,“翻嫌小鸟声,树杪徒唧唧。”表达了诗人对于小鸟鸣叫的反感,认为它们的声音过于琐碎,破坏了那份宁静的美。这里可能也隐喻了世俗的干扰和纷扰。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和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理解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