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钵脩斋煮茗芽,道心涵泳静尘砂。
闲来礼佛无馀供,汲取瓷瓶浸野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洗钵修斋煮茗芽
- 洗钵(洗净僧钵,即清理修行场所的工具)。
- 修斋(修习斋戒,即遵守佛教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等)。
- 煮茗芽(用茶芽泡茶)。
译文:我清理了僧房中的器皿,为修行做准备。我修持斋戒,清净身心。闲暇之余,我泡制了一壶好茶,享受其中的宁静。
- 道心涵泳静尘砂
- 道心(佛教修行者的心性)。
- 涵泳(深湛如水的涵养与滋润,比喻内心的修养与智慧)。
- 静尘砂(使尘埃静止,形容心境的宁静)。
译文:我的心如同清泉般深邃,能够涵泳其中;在红尘纷扰之中,我保持了内心的宁静。
- 闲来礼佛无馀供
- 礼佛(虔诚地崇拜和礼拜佛像)。
- 无馀供(不需要多余的供养,表示修行人的简朴和自律)。
译文:空闲的时候,我会去礼佛,无需多余的供奉,只是虔诚地祈祷和修行。
- 汲取瓷瓶浸野花
- 汲取(吸取,这里指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或感悟)。
- 瓷瓶(陶瓷制作的容器)。
- 浸(浸泡,让茶叶吸收水分)。
- 野花(自然生长的花朵)。
译文:我在瓷瓶中汲取自然的灵感,将野花的清香融入其中。这是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僧人生活和修行的诗。诗人通过对僧人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修行境界。诗中的“洗钵修斋煮茗芽”反映了僧人对修行环境的清洁和对生活的简朴。而“道心涵泳静尘砂”则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佛法的领悟。最后一句“汲取瓷瓶浸野花”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