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鼻胡奴族类殊,东西两处占营居。
秋千戏罢呼群去,行拨琵琶唱木鱼。
注释:广州的胡人(即古代西域的粟特人)族群不同,在东西方两处占据着营房居住。
秋千玩完,他们一起离开,边走边用琵琶演奏木鱼。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广州元夜(元宵节)风俗民情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胡人在广州的居住情况,展现了当时广州多元文化的特点;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他们的娱乐活动,反映了当时广州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娱乐方式。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生活气息。
高鼻胡奴族类殊,东西两处占营居。
秋千戏罢呼群去,行拨琵琶唱木鱼。
注释:广州的胡人(即古代西域的粟特人)族群不同,在东西方两处占据着营房居住。
秋千玩完,他们一起离开,边走边用琵琶演奏木鱼。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广州元夜(元宵节)风俗民情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胡人在广州的居住情况,展现了当时广州多元文化的特点;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他们的娱乐活动,反映了当时广州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娱乐方式。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生活气息。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特点的鉴赏。解答时,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闻道梅花发”中的“闻道”,表示听到消息;“梅花”,这里指梅树的花。这两句是说:我听说梅花开了,便去寻找它。“寻芳”即寻花,这里指寻找美丽的花。“到水滨”,来到水边。“并作一林春”,把满溪的月影当成了满林的春色。“瘦影”,指梅花枝干瘦弱的影子。“窥”指偷看。“幽香”指梅花的香味
诗句释义 度小湘(1) - 春水平于席:春天的江水平静如席,形容水势非常平稳。 - 舟行若在虚:船只行驶时,感觉如同漂浮在虚空之中,给人一种轻盈而自在的感觉。 度小湘(2) - 江晴舞独鹤:江面上天气晴朗,一只鹤独自翩翩起舞。 - 沙静拜群鱼:沙滩上寂静无声,一群鱼聚集在一起进行祈祷或祭祀。 度小湘(3) - 柳桥樵客饭:柳树下的桥梁上有打柴人正在吃饭,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入峡》。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入峡 - 诗句解释:进入峡谷,形容深入峡中。 - 译文/注释:我进入了峡谷之中。 - 赏析:这是诗的第一句,为全诗设定了背景,即作者身处深山峡谷之中。 2. 晴川望转微 - 诗句解释:晴空万里,视野广阔,但视线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 译文/注释:晴朗的天空,视野开阔,但视线逐渐变得模糊。 - 赏析
归至澜石留别梁璘叔 阳气满江滨,江梅树树新。 共怜湘水棹,归及故园春。 山店云迎客,溪桥月送人。 瓦盘不惜醉,珍重慰情亲。 注释:归至澜石(即指作者的故乡)留别梁璘叔(即指作者的朋友或亲戚):在回家的路上,与梁璘叔作别。 阳气满江滨:阳气,阳光;江滨,江边。意思是:阳光普照,温暖了江边的景色。 江梅树树新:江梅,一种梅花品种;新,刚刚绽放。意思是:江边的梅花树,树上的梅花刚绽放。 共怜湘水棹
注释: 1. 相思水一方:相思之水,指思念之情。一方,一池或一方之地。 2. 长忆共飞觞:长记着与某人一起喝酒、赏月的情景。 3. 及此梅花发:等到此时,梅花开放了。 4. 登君白玉堂:登上你的白玉堂(即高高的官署)。 5. 云林一倍胜:云林,这里指山林。一倍胜过,意思是比山林还美。 6. 溪月两重光:溪边月光明亮。两重光,两层月光。 7. 别有兰舟系:另有一只小船系在岸边。兰舟,用兰花装饰的船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第一句: “江干带露华” - 描述的是江边的景象,江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晶莹剔透,如同覆盖着露珠。“带露华”意味着这些露珠仿佛给江边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 2. 第二句: “新月印平沙” - 月亮刚升起,映照在江面上,形成了一道清晰的影子,就像新月印在平静的沙滩上一样。这里的“印”字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3. 第三句: “水织金梭动” -
【注释】 春风:春风,春天的和风。 东风昨夜至:昨夜的东风吹来。 罗帏开:罗帐被风吹开。 几花发:不知有几朵花开了。 香来:香气随风而来。 渡水拂垂柳:渡过溪流时,轻拂过两岸的垂柳。 穿林动落梅:穿过林间时,惊动了飘落的梅花。 空闺妇:独在空闺的妇女。 楼上有馀哀:楼上还留着深深的哀伤。 赏析: 此诗是借写闺怨以抒发作者的悲愁情绪,全诗语言朴素,清新自然。首联“东风昨夜至,吹我罗帏开
【注释】 1. 泊峡口:停船在峡口。泊,停泊;峡口,山峡的入口处。 2. 羚羊古峡口:羚羊峡口,地名,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闾曾在此与楚军作战,因有“羚羊挂角”之说。故称羚羊峡口。 3. 西望见崧台:崧(sōng)台,即夏禹治水所筑的城,位于今山东泰安县西北。这里指夏禹治水的地方。 4. 人家背山住:背山,背靠山。家,泛指房屋。 5. 城门临水开:城门,指山峡口处的关隘或城堡。水,指峡口之水。 6.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游星岩 百折苍崖道,邅回望不分。岩扉遥隔水,石罅半流云。龙井潮相应,灵宫日易曛。仙源知不远,鸡犬静中闻。 注释: 百折苍崖道,邅回望不分:百折,形容山势陡峭曲折;邅回,是徘徊不前的意思。诗人在游赏星岩时,看到山岩高耸入云霄,山崖陡峭曲折,于是徘徊于山间,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久久不离去。 岩扉遥隔水,石罅(xiā)半流云。 岩门隔着水面
诗句释义 1. 隔花闻犬吠,童子启柴扉。 - 注释:通过花朵传来的犬吠声,童子打开了柴门。 - 赏析:诗中通过声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被朋友邀请而未能如愿以偿的心情。 2. 上客来何处,主人出未归。 - 注释:客人的到来和主人的离开都是未知的,让人感到有些失落和迷茫。 - 赏析:这句诗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诗人心情的理解,同时也暗示了诗歌的主题——访友不值的无奈。 3. 暝烟笼竹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刘孟功之官》。 诗句释义: 1. 诏下鸣琴向霅川,山中官府似神仙。 这句诗意味着诏书下达,命令刘孟功前往霅川任职,而他在山上的官府就如同仙人居住的地方一般,充满了神秘和宁静。 2. 两堤桑蔼青遮县,一路稻花香满船。 描述了在送行的路上,可以看到两堤上弥漫着桑树的烟雾,青色笼罩了县城,一路上,稻花的香气充满了整个船舱。 3. 好客重逢东老乐,化民宁让鲁恭先。
广州元夜歌 其六 谁家年少醉春杯,两朵桃花向脸开。 侧踏毡鞋双足热,钟楼西畔打球来。 注释: 谁家年少醉春杯——哪一家的少年在春天沉醉在酒杯中? 两朵桃花向脸开——脸上绽放着两朵桃花。 侧踏毡鞋双足热——脚踩着毡鞋,双足感到炎热。 钟楼西畔打球来——钟楼西边,球类运动爱好者打起球来。 赏析: 这首诗是《广州元夜歌》中的第六首,描绘了一幅广州元夜(即古代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全诗通过生动的笔触
寄张世衡 文穆公家四世孙,清朝今见几人存。 衣冠入市争投辖,风雨读书深闭门。 坐咏远山枫叶寺,归从新酒杏花村。 玉湾桥下莓苔路,应有徵贤故辙痕。 注释: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之情。诗人回忆起自己在清朝时的家族和朋友们,感慨现在还能见到几位?在繁华的市集中,人们争相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在风雨中独自读书的人却深闭门户,显得更加孤独。诗人还提到了自己曾经吟咏过的地方
粤秀春韵,广州元夜歌 其三 明·李云龙 十五儿郎满面春,爱餐荖叶染朱唇。 越罗衫袖笼瓜子,玉齿分明度与人。 注释: 1. “十五儿郎”:指的是十五岁的少年,形容他们正值青春年少,面带春天般的活力。 2. “满面春”:意味着这些少年的脸庞洋溢着青春的光彩和喜悦的心情。 3. “爱餐荖叶染朱唇”:形容少年们喜爱食用荖叶(一种草药),这种草药可以染红嘴唇。 4. “越罗衫袖”
注释: 谢东白上人遗惠泉 —— 谢东白上人赠送我恩惠之泉 二泉自昔著佳名,百里分来故故清 —— 此泉水自古以来就以好名声闻名,其源头来自百里之外,因而水质特别清澈。 卓地不劳飞锡响,出罂犹带漱云声 —— 泉水在地面涌出,不用扬声就能让人听到;用瓶盛取时,水声如漱洗云雾般清亮悠扬。 酒醒瀹茗魂俱爽,病起看山眼倍明 —— 酒醒后泡茶品味,灵魂都感到清爽;病好之后看山,眼睛更加明亮。 才愧长卿能免渴
【注释】 穗石春明古洞开:指元宵夜广州城灯彩灿烂,如花似锦。 彩花千树布香街: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 绿油轿子看灯去:指妇女们穿着华丽的衣裙,乘坐轿子去看灯。油轿,用青纱罩住轿子的四角,四周用绿绸缎装饰。 半揭珠帘露绣鞋:指女子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街头观看灯火。 【赏析】 这首诗写元宵节时广州城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景象。首句以“开”字概括全篇,点明时间是元宵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