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策欲飞度,登崖始觉遥。
侧身穿石窦,连手步岩桥。
花将梵宇掩,云共磬声飘。
多少比丘辈,时来听海潮。
【注释】
振策:骑马。欲飞度:要飞过去。侧身:斜着身子。石窦:石缝。连手:指攀援而上。梵宇:佛寺。云共磬声飘:指寺庙里的钟声随风飘荡。比丘:僧人。时来:时常有,不时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紫竹洞时的即兴之作。紫竹山的景色十分美丽。诗中描写了紫竹山的幽深和险峻以及诗人在游览中的所见所感。
首联写登山的经过。“欲飞度”,说明山路崎岖,难以登高;“始觉遥”,点出登崖之难。“振策”、“侧身”两句写登山的艰难。“侧身”二字,写出了攀登的艰辛,也写出了山势的高耸入云。“花将梵宇掩”二句写山色之美。“梵宇”,即佛寺,这里用来形容紫竹洞的美景。山中寺庙掩映于花丛之中,而寺院里传来的钟声又随风飘荡,使诗人陶醉不已。这两句写景,把山、寺、花融为一体,生动地展现了紫竹山的自然美、人文美。
颈联写紫竹山的奇观。“比丘辈”,指那些经常到山上来的僧人。“时来听海潮”一句,既写山中僧人多,又写出了他们的虔诚和宁静。“海潮”,此处指潮水涨落的声音。此句以动衬静,突出了紫竹山的幽静之美。
尾联写紫竹洞的神奇。诗人由紫竹山的秀美景致联想到山中僧人的生活,感叹他们与世隔绝,远离尘嚣,过着清闲自适的生活。最后一句,既是对前面景物的总结,又是对整首诗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