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载淹淹不出城,谒陵今日喜郊行。
红尘车马繁华地,得似云山意味清。
【注释】
己丑岁: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至七年(1169)。天寿山,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陪祀,为皇帝祭祀名山大川等山川神灵而举行的祭典。云山,指太行、王屋等山脉。
【赏析】
此诗写于淳熙四年(1177),时作者任国子司业。首联“两载淹淹不出城”,“两载”,两年之意。诗人自注:“乾道三年二月五日出城,四年二月二十一日入城。”意思是说:两年多以来,诗人一直居住在京城中,没有到城外去过。
颔联“谒陵今日喜郊行”,“谒陵”是祭祀名山大川等山川神祇的活动。这里指去天寿山祭祀。“今日”即今天。郊行,郊祀时的行列。
颈联“红尘车马繁华地,得似云山意味清。”“红尘”指京城的车马尘土。“云山”,这里用来形容天寿山的景色。“意思”,犹言情趣。“清”,指清新、宁静。“得似”意为不如。两句的意思是:京城车马喧嚣,尘土飞扬,哪里能有与云中山峦的幽静清雅相比呢?
尾联“得似云山意味清”。“意谓”即情趣、意味。这两句的意思是:只有像云山那样自然清幽的境界,才能体会其中的情趣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也反映了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苦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