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花柳接平桥,渡口垂丝隐画桡。
君且莫歌桃叶曲,秦淮今夕不通潮。
【注释】
秣陵:今南京市,古称金陵。花柳:花草树木。平桥:长满花草的石桥。画桡:船桨。桃叶曲:即《桃叶歌》,相传是王献之在建业与歌妓桃叶相恋后,为避人耳目,而将桃叶藏匿于江中的故事,后世以此事作歌咏离别之情。秦淮河:南京城内的一条河流,又称“淮水”,是古时南京城的发源地。潮:指潮汐。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南京渡口看到的风景和听到的歌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秣陵花柳接平桥,渡口垂丝隐画桡”。描绘了南京城外的美丽风景。秣陵,即今天的南京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这里,花柳繁盛,平桥横跨两岸,景色宜人。渡口处,垂丝般的柳条随风摇曳,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景色之美,令人陶醉。
次句“君且莫歌桃叶曲,秦淮今夕不通潮”。这是一首劝诫人们不要过于沉溺于歌舞升平的诗句。诗人提醒人们,如今的秦淮河水已不再是往日的景象,潮汐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人们不应该再唱起那首曾经流传甚广的歌谣《桃叶歌》了。这里的诗人表达了他对历史的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他认为,人们应该珍惜当下的时光,不应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忘记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京的美丽风光和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到的艺术造诣。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南京的重要窗口,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文化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