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柳参差掩寺门,荆篱石埠自为村。
风严乌榜通菱浦,日落渔炊就荻根。
野月荒荒难辨色,江峰寂寂更何言。
灯前无限浮沉思,销在菰香水鹤喧。
【注释】
晚坐:晚上坐着。弘济寺:在江苏扬州西北,唐时建。荆篱石埠:用荆条编成的篱笆,石砌的码头。自为村:自己形成一个村庄。风严:风很紧。乌榜:乌篷船。菱浦:菱角洲,水边地。渔炊:渔船上炊烟。荻根:芦花,芦苇的茎干。野月:指月亮。荒荒:荒凉的样子。江峰寂寂:江岸上的山峰寂静无声。销:同“消”。菰(gū)香水鹤喧:香炉中的鹤在喧闹。
【译文】
傍晚坐在弘济寺中,古树参差掩映着寺庙的大门,用荆条编成的篱笆、石砌的码头,自然地构成了一个村庄。风吹得紧,乌蓬船从菱角洲经过;太阳下山了,渔船上的炊烟缭绕着芦苇丛生的地方。月光下,荒野显得荒凉,难以辨认颜色;江边的山峰静悄悄的,让人说不出话来。在灯前无限沉思,消磨在菰菜和香炉的香烟之中,鹤儿在喧闹声中飞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隐居扬州时所作。
首联写景。“古柳”点明季节,“参差掩寺门”说明时间是在傍晚。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暮色苍茫之中,古老的杨柳摇曳着身姿,参差有致地掩映着寺庙的大门,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颔联写舟行所见。“风严”形容风势很大;“乌榜通菱渡”表明这是一条由乌篷船连接起来的水路,诗人乘坐这条船渡过菱角洲,欣赏着美丽的江景。这一联描绘了一幅江天一色的宁静画面,令人陶醉不已。
颈联写日落时分的景象。“日落”表明时间是在傍晚;“渔炊就荻根”表明渔民已经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自己的住处,点燃了香火,享受着安宁的时光。这一联将夕阳西下的景象与渔民的生活完美结合,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和谐的美。
尾联抒情。“野月荒荒难辨色”,“野月”指的是天空中的月亮,它被荒草遮挡,无法分辨出它的色彩;“江峰寂寂更何言”,诗人站在江边,看着江对岸的山峰,它们静静地耸立在那里,让人感到一种无法言表的寂寞。这一联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表达了他对这种孤独生活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大自然的美景与自己的心境相融合,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境界。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让人在品味之余,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