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息向秋窗,叶声蔽山雨。
梦浅妙香侵,宵孤百虫侮。
虑尽复谁在,境真安所取。
纷纷岩户间,微觉天花吐。

【注释】

平等庵:在安徽歙县。雨宿:下雨时住宿。晏息:休息,闲居。向秋窗:面对秋天的窗户。

叶声:指树叶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蔽山雨:遮断山间传来的雨声。

梦浅:睡得不深。妙香:美梦。侵:进入。宵孤:夜深。百虫侮:各种昆虫在夜里活动。

虑尽:想得太多。复谁在:谁又能存在?境真:境界真实。安所取:从何处取得。

岩户:山洞的门。纷纷岩户间,微觉天花吐:在山洞之间,隐约能听到天上的花朵落下的声音。

【赏析】

《咏怀诗》是魏晋文人写诗最多的一类,其内容大都是抒发忧生之嗟、叹老之悲和感物之思等情意。本诗为其中之一。

首联:“平等庵雨宿”,交代了题旨所在——雨宿平庵。“平等庵”,据《全唐诗》卷七二五引顾陶诗序云:“余与友人顾陶同隐黄山,结茅于山之阴,号曰‘平等庵’。”可知此诗为顾陶所作。诗人在平庵中雨夜独宿,心境颇不宁静。“向秋窗”,点明时间是秋天的夜晚,“向”即面对、面向的意思,说明诗人面对的是秋天的窗户。“叶声”两句,描写雨夜中的景致,以声传情。“叶声”句承上启下,由“窗”而及窗外之树,再由树而及雨中之叶。这一句写诗人面对秋窗,耳听雨声入窗,眼前所见又似山雨被树叶遮住,声音不能透进室内来。“梦浅”句承转,言诗人虽已熟睡,但因雨中之“梦浅”,“妙香”便进入了他的身体,迷醉了他那已经昏沉的意识。“宵孤”句承转,言在这美妙的梦境之中,诗人竟忘记了自己是在夜间,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一个长夜。“百虫”句承转,言诗人在梦里陶醉于梦中的境界,竟忘了外界的一切,连那些夜间活动的昆虫也不存在了。这一句是说诗人在梦中完全进入了另一个境界,忘却了现实的世界。

颈联两句是说诗人醒来之后,发现现实世界中并无他人存在,只有自己一人孤独地面对着这个世界;同时,他又觉得现实世界中没有什么真实的东西可以值得去追求。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之感,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厌倦。“虑尽”一句,进一步点明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认为现实世界中并没有什么真实的价值,因此也就无需再去追求什么了。最后两句则是说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空虚无聊时,就会到山上去寻找一种虚无飘渺的境界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这种境界就是“天花”。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当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时,他就会去追求虚无飘渺的境界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这里的“境”指的是诗人所追求的那种虚无飘渺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在雨夜独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虚无飘渺境界的追求。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