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碧于苔,归舟不舍开。
梦缘情易得,愁为别难裁。
树色迎征旆,花香沁酒杯。
到家秋欲近,松菊共徘徊。
【赏析】
徐宪,名不详。《赠徐宪副西还》是诗人送别徐宪时所写的诗作。此诗以“碧”字起笔,以“徘徊”收结,全篇紧扣“归”字着笔,层层深入,步步铺陈,把诗人的惜别之情表现得十分充分。
首联写江水碧绿,归舟不发;二联写梦缘情易得,愁为别难裁;三联写树色花香,迎送征旆;四联写家近秋深,松菊徘徊。
江水碧于苔,归舟不舍开。江水碧绿如苔,船儿却依依不舍地不肯启航。
这句中“碧”字用得极为巧妙,将江水的碧绿与苔色的碧绿连在一起,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碧”字又暗含了江流的绵长,仿佛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长河,而船儿却偏偏要在这无尽头的长河边上停留,这就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更增添了对行者的惜别之情。“碧”字也暗示了行者归心似箭的心情,他虽然舍不得离开家乡,却又不得不离开,这种矛盾的心情被巧妙地融入到了江水的描写之中。
梦缘情易得,愁为别难裁。因为梦,所以容易得到情感的慰藉;因为离别,所以难以裁断心中的愁绪。
这句诗中,“梦”与“愁”是两个相反相成的意象。“梦”象征着希望和快乐,是人们在生活中常常追求的东西,而“愁”则代表着痛苦和忧愁,是人们在面对别离时必然要面对的情感体验。因此,诗人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两个意象,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更加深刻。
树色迎征旆,花香沁酒杯。树木的颜色迎接着征队的旗帜,花儿的香气渗透进酒杯。
这句诗中,“树色”与“花香”是两个相互映衬的意象。“树色”代表着大自然的美好景色,是人们生活中常常欣赏的对象,而“花香”则代表着花朵的美丽芬芳,是人们生活中常常陶醉其中的味道。因此,诗人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两个意象,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更加强烈,更加生动。
到家秋欲近,松菊共徘徊。到家的时候秋意渐浓,松竹菊花共同陪伴着我徘徊不去。
这句诗中,“松”、“菊”两个意象都象征着坚韧不拔、傲霜斗雪的品质。它们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还能够给人带来精神的鼓舞和激励。因此,诗人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两个意象,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更加有力。
【译文】
江边碧波荡漾,归舟不肯扬帆远航;因梦中情爱难忘,离别之苦难以排遣。
岸边的树木似乎在迎接着远行的旌旗,满山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我举杯畅饮,醉倒在花海之中。
等到归来之时,秋天将近已到时分。到了家中,看见院子里种满了松树和菊花;我独自徘徊在院子里,久久不愿离去,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