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发潇南驿,晨光尚未明。
山横疑水断,滩急讶舟轻。
茅屋稀疏见,筒车远近鸣。
民安边患息,千里乐巡行。

【注释】

舂陵道中:指唐玄宗时期,诗人王昌龄在湖南湘南地区任县尉期间,途径舂陵(今湖南宁远)时所写。

早发潇南驿:早晨出发到潇南驿(今湖南长沙市)的路上。

晨光尚未明:清晨的阳光还没有升起。

山横疑水断:山横卧如断,疑是水断流。

滩急讶舟轻:水流湍急,却惊讶小船如此轻盈。

茅屋稀疏见:稀疏的茅草房舍隐约可见。

筒车远近鸣:远处传来筒车转动的声音。

民安边患息:百姓平安,边境之患消除。

乐巡行:乐于此巡行。

【赏析】

这是一首纪程诗。诗人于清晨出发,沿着潇南驿路,一路向东行进,直至舂陵。一路上所见景色及百姓生活,都一一入诗。首联“蚤发潇南驿,晨光尚未明”,“蚤”,通早,“未”字作“未明”解;“尚”字作“尚暗”解。意思是说,天刚蒙蒙亮就出发到潇南驿(今长沙),因为黎明时分天色还不甚明亮。颔联“山横疑水断,滩急讶舟轻”,写沿途所见。山横卧像要断开一般,疑是水断流;滩水湍急,却惊讶小船如此轻盈。诗人把自然景象与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以形象的语言写出旅途中的惊心动魄。颈联“茅屋稀疏见,筒车远近鸣”,写沿途所见。远处传来筒车转动的声音,稀疏的茅屋隐约可见。尾联“民安边患息,千里乐巡行”,写沿途所见民情。百姓平安,边患消除,万里江山处处都是快乐巡行的情景。全诗以“早发”、“未明”、“尚横”、“疑断”、“滩急”、“讶轻”、“稀疏”、“鸣远”、“乐行”等词句,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旅途的艰难险阻,以及诗人对人民和自然的深切关怀。

王昌龄的诗多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被贬至江宁丞后途中经过舂陵(今湖南宁远县)所写的。

开头两句写自己早起离开潇南驿,天还没亮,路上的景物还不太明显。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为下文的描写蓄势。颔联写沿途所见。由于路途艰险,所以山峦起伏,连绵不断;河水奔腾激荡,似乎要将船只冲开。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旅途中的艰险,同时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他由山的险而想到水的急,由水急而感到舟的轻,这种联想新颖别致,又很合乎情理。颈联紧承上文,写沿途见到的景象。在这样艰险的征途中,远远近近都能听到筒车的轰鸣声。这里用“稀疏”来形容茅屋,说明道路崎岖,房屋稀少;用“远近”形容筒车声音之大,说明山路难走,车辆难以通行。这两句诗不仅点明了路途艰险,而且表现出诗人对于劳动人民的关切,也反映了他对于当地风土人情的熟悉程度。尾联写沿途所见民情。从前面写到的山险水急可以看出,老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这两句诗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又是对整个行程的概括。

这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通过描写旅途所见所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一首优秀的纪行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