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居抚盛节,眷兹金素中。
上客弭飞盖,惠然慰幽衷。
圆景舒东隅,忽复周层空。
重轮烂五色,缤纷结文虹。
流辉接瑶席,绛气郁以葱。
众宾侈佳玩,联篇挹华风。
情好在明月,安问膳靡丰。
弦望有恒度,明阴变无穷。
人生非比翼,岂得常相同。
所愿御此觞,聊以娱夜终。

【译文】

十五夜高铁溪同沈清溪赵雪舟马百愚过敝居对月

端坐抚盛节,怀念这金素中间。

上客驾飞盖,惠然慰幽衷。

圆圆的月亮舒展开它的东隅,忽然又周遍整个天空。

五彩斑斓的车轮,缤纷结文虹。

流辉接瑶席,绛气郁以葱。

众贵宾侈贵玩,联篇挹华风。

情好在明月,安问膳靡丰。

弦望有恒度,明阴变无穷。

人生非比翼,岂得常相同。

所愿御此觞,聊以娱夜终。

【注释】

  1. 十五夜: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称元宵节。
  2. 高铁溪:人名,不详。
  3. 沈清溪:人名,不详。
  4. 赵雪舟:人名,不详。
  5. 马百愚:人名,不详。
  6. 敝居:作者自己的住所。
  7. 抚:持、握的意思。
  8. 眷兹金素中:怀念这金黄与白色。
  9. 弭:停止,这里指停下车来。
  10. 惠然:惠顾、光顾的意思。
  11. 圆景舒东隅:圆月从东方升起。
  12. 忽复周层空:忽然又覆盖了整个天空。
  13. 重轮烂五色:五彩车轮重叠。
  14. 缤纷结文虹:五彩缤纷形成彩虹形状。
  15. 流辉接瑶席:流光映照在瑶席上。
  16. 绛气郁以葱:红气浓郁如葱。
  17. 联篇挹华风:写诗作赋来表达美好风俗。
  18. 情好在明月:因为欣赏明月而感到快乐。
  19. 安问膳靡丰:哪管吃不吃得饱。
  20. 弦望有恒度:弦歌演奏有规律。
  21. 明阴变无穷:天黑后变化无穷无尽。
  22. 人生非比翼:人生不能像鸳鸯一样比翼齐飞。
  23. 岂得常相同:怎么可能永远在一起呢?
  24. 御:饮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词,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感。首二句点题,三句起兴,四至七句描写明月的美景和自己的感怀。八句以下,由明月引出友情,再转入自伤身世的感慨。全词构思巧妙,意境高远。
    上片前两句写自己端坐抚节,怀念那金黄与白色的中秋佳节。“端坐”二字,写出词人的从容不迫;“抚节”,既表现其雅量,也显示其风度。“眷兹金素中”一句,则表明词人是怀着对故国沦丧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忧虑来怀念佳节的。“眷兹金素中”中的“眷”字,是怀念的意思,而“金素”二字又兼指节日的月光和彩霞:“中”字,则是说它处在最美好的时刻。“弭飞盖”三句,描绘了一幅明月照耀下的中秋夜景图。明月当空,皎洁无瑕,光辉洒满大地,万物都沐浴在这银光之中。“弭飞盖”三字,既写出了车驾停歇之状,又写出了车盖轻缓移动之态;“惠然”二字则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欢迎态度。“圆景舒东隅”三句,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景色。一轮明月,从东方冉冉升起,渐渐升高,直至普照大地。这时,一轮皓月正好位于天际正中,将半边天空染成一片明亮的银色;而另一半天空则被淡淡的云彩遮掩着,显得十分神秘莫测。“忽复周层空”一句,则又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夜空的另一半。原来明月刚刚升起来的时候,只是部分地照亮了天空,而此时它已经高挂在高空,将整个天空都罩在了它的光明之下。“重轮烂五色”一句,则用五色的车轮来比喻明月。五彩车轮重叠,闪烁生辉,将夜空装点得绚丽多彩。“缤纷结文虹”一句,更以彩虹来比喻五彩车轮,形象地描绘出五彩车轮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这几句写景之笔极尽夸张之能事,充分表达了词人在中秋之夜对明月之美的赞美与向往之情。
    下片前三句写明月给词人带来的欢乐。词人端坐凝神赏月,一边品茗,一边吟诵新作的佳作佳文,心中不禁充满了喜悦与欣慰。“情好在明月”一句,既点出了词人赏月时的心情,又暗示出他之所以赏月的原因——是因为有朋友在此相聚,共同享受这美好的月光。“安问膳靡丰”一句,则表现出词人对自己食不果腹的无奈与悲叹。然而,尽管词人如此渴望能够品尝到丰盛的美食,却仍然无法改变他在中秋之夜独自赏月的命运。这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的残酷无情,又揭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弦望有恒度”三句,进一步写词人对明月的感慨。词人认为明月虽然有着规律性的运行轨迹,但变幻莫测的阴晴变化却让人难以捉摸。这既是对自然法则的揭示,也是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感悟。“人生非比翼”,则直接点明了词人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词人认为人生就像比翼鸟那样难能可贵,但却不可能像它们一样长相厮守、永结同心。这种感慨既源于现实,又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既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又体现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无奈与哀怨。
    结尾两句写词人希望借助美酒来消除心中的愁苦。他认为只有尽情地饮酒作乐,才能真正地忘却烦恼与忧愁。这既是词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应对方式。然而,尽管他极力想要摆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却仍然无法改变自己在中秋之夜独自面对明月的现实。因此,这两句词虽然看似轻松洒脱,实则蕴含着深深的悲哀与无奈。
    这首咏月词在结构上前后呼应,层次分明;而在艺术手法上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等手法,使整首词既有深沉的情感色彩又有丰富的想象力。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