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之精化为石,堕地幻作雾灵山。
去地不知几千仞,巉岩砐砢绝人寰。
中有广硎之水黑峪之关,天为蓟门设屏蔽,不令边人饮马于其间。
谁哉当关,胡乃失守稿,厌人血溪量人首。
妖氛惨淡塞垣墟,敌骑凭陵壮士走。
一战深惭正正旗,三捷敢欺明明后。
西台御史李汝培,铁面皂囊何雄哉。
封书暮入明光殿,战地朝看骢马来。
江君故是埋轮者,乘骢直抵关山下。
空壁萧条馀釜鬵,藏尸纵横遍原野。
怒气勃勃起神羊,寒威凛凛入弹章。
至今六月山头雪,犹是当年简上霜。
于戏江君谁貌汝,豸冠绣服猛如虎。
只今东有倭西有虏,潢池处处鸣桴鼓。
愿君揽辔一澄清,扫尽欃枪报明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边塞图景,展现了边疆战争的残酷和英勇将士的决心。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条释义:

题江长信雾灵山图(题目):
这是一首诗歌的题目,可能是作者为一首描述边境风景或战争的诗作所作。

玄武之精化为石(首句):
玄武,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里指北方的水元素。“精”是精华、精髓的意思。玄武之精化而为石,形象地表现了山石的形成过程,也暗指了战争的艰辛。

堕地幻作雾灵山(次句):
“堕地”表示山石从高处落入地面,“幻作”则形容其变化神奇莫测。雾灵山是边塞地区的一个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山石落下后形成的自然景观。

去地不知几千仞(第三句):
“去地”表示山石落下的位置,“几千仞”形容其高度极高。这句诗描绘了山石落下的高度惊人,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巉岩砐砢绝人寰(第四句):
巉岩砐砢是指险峻的山岩,“绝人寰”表示它们高耸入云,几乎触及天际。这句诗描绘了山峰的高耸和险峻,给人一种难以逾越的感觉。

中有广硎之水黑峪之关(第五句):
“中有”表示内含,“广硎之水”指的是清澈见底的水流,“黑峪之关”则是指险峻的关隘。这句诗描述了山中有一条清澈的水流穿过险峻的关口,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天为蓟门设屏蔽,不令边人饮马于其间(第六句):
“天为蓟门设屏蔽”,这里的“天”指的是上天,“蓟门”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指边塞地区。“设屏蔽”表示天意在保护此地,不让边关受到侵扰。这句话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对。

谁哉当关,胡乃失守稿(第七句):
“谁哉当关”表示是谁在坚守关隘,“胡乃失守稿”则是指胡人的防线被攻破了。这句诗表达了战争中失利的情景。

厌人血溪量人首(第八句):
“厌人血”表示厌恶战争带来的血腥,“溪量人首”则是指用溪流来衡量人头的数量。这句诗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生命的珍视。

妖氛惨淡塞垣墟,敌骑凭陵壮士走(第九句):
“妖氛惨淡”表示战争带来的混乱和恐怖,“塞垣墟”则是指边塞地区的景象,已经变得荒凉。这句诗描绘了战争后的荒凉景象。

一战深惭正正旗,三捷敢欺明明后(第十句):
“一战”表示一场战斗,“深惭”表示深感惭愧,“正正旗”则是指军队的旗帜,这里用来比喻战旗。这句诗表达了战场上的失败感和对胜利的渴望。

西台御史李汝培,铁面皂囊何雄哉(第十一句):
“西台御史”是指御史台,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监督官员。“李汝培”是具体的人物名字。“铁面皂囊何雄哉”表示李汝培的威严和勇猛。这句诗称赞了李汝培的威严肃穆的形象。

封书暮入明光殿,战地朝看骢马来(第十二句):
“封书”表示诏书,“明光殿”则是皇宫中的一座建筑。“战地朝看骢马来”则是指皇帝在战场上观看战马归来的情景。这句诗描绘了朝廷对战事的关注和关注前线将领的场景。

江君故是埋轮者,乘骢直抵关山下(第十三句):
“江君”指的是诗人自己,“藏轮者”则是诗人自称。“乘骢直抵关山下”则是指骑着战马直接到达关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空壁萧条馀釜鬵,藏尸纵横遍原野(第十四句):
“空壁”表示空旷的墙壁,“釜鬵”则是指锅盖,这里用来比喻尸体。这句诗描绘了战场上的尸体遍布原野的荒凉景象。

怒气勃勃起神羊,寒威凛凛入弹章(第十五句):
“怒气勃勃”表示愤怒的情绪高涨,“起神羊”则是指引发出凶猛的动物。“寒威凛凛”表示寒冷的威力强大。这句诗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危险场景。

至今六月山头雪,犹是当年简上霜(第十六句):
“至今六月山头雪”表示到现在还有积雪,“犹是当年简上霜”则是指当年留下的雪痕依然清晰可见。这句诗表达了岁月变迁、世事沧桑的感觉。

于戏江君谁貌汝,豸冠绣服猛如虎(第十七句):
“于戏”表示感叹,“江君”指的是诗人自己,“谁貌汝”则是指谁像你这样勇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英勇形象的赞美和自豪。

只今东有倭西有虏,潢池处处鸣桴鼓(第十八句):
“只今”表示现在,“东有倭西有虏”则是指现在的局势中存在日本的侵略者和外国的敌人。“潢池处处鸣桴鼓”则是指处处都有战乱和冲突的发生。这句诗反映了当前的战争形势和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愿君揽辔一澄清,扫尽欃枪报明主(第十九句):
“揽辔”表示掌握缰绳,“一澄清”则是指统一国家,恢复和平。“欃枪”是古代的一种武器形状,这里用来代指战争。“报明主”则是指为君主报仇雪耻。这句诗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战争结束后和平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