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下潞河,轻帆渡淮水。
如何莼鲈思,不待秋风起。
劝君一杯酒,聊以永今夕。
明日见云停,天涯望行迹。
折柳听啼莺,莺声坐来歇。
酒罢惨无欢,孤舟向天末。
君来何太迟,君归何太早。
祇恐再见君,容易各衰老。
相如惯消渴,常此乞闲身。
好携金掌露,归醉玉山春。
解骖日已暮,归舟夜半昏。
舟中闻吴语,疑是到阊门。
岂不欲留君,留君君不住。
翻羡樯上乌,日得逐君去。
君真无挂碍,我自愧尘俗。
誓将结芒鞋,从君踏盘谷。

顾实甫宫赞予告南还

五月下潞河,轻帆渡淮水。

如何莼鲈思,不待秋风起。

劝君一杯酒,聊以永今夕。

明日见云停,天涯望行迹。

折柳听啼莺,莺声坐来歇。

酒罢惨无欢,孤舟向天末。

君来何太迟,君归何太早。

祇恐再见君,容易各衰老。

相如惯消渴,常此乞闲身。

好携金掌露,归醉玉山春。

解骖日已暮,归舟夜半昏。

舟中闻吴语,疑是到阊门。

岂不欲留君,留君君不住。

翻羡樯上乌,日得逐君去。

君真无挂碍,我自愧尘俗。

誓将结芒鞋,从君踏盘谷。

赏析:顾实甫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朋友,他的诗歌多抒发人生感伤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南还》这首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初夏,时顾实夫正在临安任官,范成大因事被贬在建州,因此他决定南返,与友人告别。范成大作《南还》送别顾实夫。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韵脚相同,为律诗形式。

“五月下潞河,轻帆渡淮水。”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图。五月的天气炎热,但作者却选择在这个时候出行,可能是因为有急事或者期待的心情。轻帆缓缓地渡过淮水,意味着旅途即将开始。“轻帆”一词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而“渡淮水”则暗示着旅途的辛苦和挑战。
“如何莼鲈思,不待秋风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莼菜和鲈鱼是江南地区的特产,也是作者家乡的代表物产。在这里,“如何”一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疑惑和无奈,他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故乡。而“不待秋风起”则表明他对故乡的思念已经到了无法抑制的地步,即使是在秋天来临之前,他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了。
“劝君一杯酒,聊以永今夕。”这两句是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在这离别的时刻,他们相互劝酒以表心意,希望通过这一杯酒来延长今夜的时光。这里的“今夕”指的是今天晚上或这个夜晚,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通过这两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位诗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不舍的情感。
“明日见云停,天涯望行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当云彩散开时,意味着朋友已经离开了视线范围,而天涯则表示距离遥远。这里用“见云停”来比喻朋友离去的情景,而“天涯望行迹”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这种表达方式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折柳听啼莺,莺声坐来歇。”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折柳枝、聆听莺啼声、莺鸟鸣叫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些元素不仅具有视觉美感,还富有听觉享受,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好的自然场景之中。
“酒罢惨无欢,孤舟向天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感。酒喝干后,诗人感到十分悲伤和失落,独自一人乘船向着遥远的天际前行。这里的“惨无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不安,而“孤舟向天末”则描绘了诗人孤独的身影和迷茫的未来。
“君来何太迟,君归何太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关切。每当想到朋友的到来和离去,诗人都会感到无比的焦急和担忧。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还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重和重视。
“祇恐再见君,容易各衰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他担心再次见到朋友时,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陌生和疏远。同时,他也害怕自己会变老而不能陪在朋友身边。这里的“易衰老”和“各”都传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恐惧和忧虑。
“相如惯消渴,常此乞闲身。”这句诗借用了司马相如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文学家,他曾经因为厌倦世俗的纷扰而选择退隐江湖。这里的“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而“消渴”则是指司马相如曾经患有糖尿病,需要经常吃药来控制病情。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还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压力和疲惫感。
“好携金掌露,归醉玉山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憧憬。他希望在春天里,能带着金色的阳光和露水,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清新空气。这里的“金掌露”和“玉山春”都是富有诗意的词汇,它们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传达了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氛围。
“解骖日已暮,归舟夜半昏。”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的场景。在傍晚时分解开马鞍时已是日落时分,而当夜幕降临时,归舟已经驶入黑暗之中。这里的“日已暮”和“夜半昏”都传达了一种时间感,让人感受到了一天的结束和夜晚的到来。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变化和情感的升华。
“舟中闻吴语,疑是到阊门。”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在夜晚乘船时听到吴语(即苏州方言)的声音,使诗人误以为自己已经到了苏州的城门(阊门)。这里的“吴语”和“阊门”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词汇,它们不仅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情,还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岂不欲留君,留君君不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去的不舍和无奈。虽然心中充满了留念之情,但最终还是要接受朋友离开的现实。这里的“欲留君”和“君不住”都传达了一种情感的无奈和悲伤。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翻羡樯上乌,日得逐君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飞翔的鸟儿的羡慕和向往。鸟儿可以自由地飞翔,不受束缚地追逐自己的目标。这里的“翻羡”一词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强烈感受,而“日得逐君去”则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精神。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还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君真无挂碍,我自愧尘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高尚情操的钦佩和自省。朋友没有世俗的烦恼和羁绊,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诗人自己却常常被世俗所困扰,感到羞愧不已。这里的“无挂碍”和“尘俗”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它们分别代表着超脱世俗和世俗烦忧的形象。这两句诗不仅传达了两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反思和成长。
“誓将结芒鞋,从君踏盘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誓言和决心。他愿意放下世俗的名利和地位,跟随朋友一起回到山林之中,过上清静简朴的生活。这里的“结芒鞋”意味着穿着草鞋行走在山林之中,而“踏盘谷”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间景色。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转变和成长,也传达了一种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