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千秋上,孤踪九夏初。
高山方仰鲁,洪道已过徐。
慈教三迁外,雄韬百战馀。
堪舆频怅望,风日共踌蹰。
平野望邹鲁次少陵韵
古意千秋上,孤踪九夏初。
高山方仰鲁,洪道已过徐。
慈教三迁外,雄韬百战馀。
堪舆频怅望,风日共踌蹰。
注释:
- 平野望邹鲁次少陵韵:在平原上眺望齐鲁大地和杜甫的诗歌,这是一次对古代文化和诗人情感的追忆。
- 古意千秋上:古老的意义在千秋万代上都能找到,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
- 孤踪九夏初:独自一人行走在秋天的开始,表达了作者孤独的心情。
- 高山方仰鲁:高山象征着崇高的道德标准或理想,这里表示仰望着儒家思想。
- 洪道已过徐:大河已经流过徐州,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 慈教三迁外:慈母教育孩子要三思而后行,这里是对母亲教诲的一种赞美。
- 雄韬百战馀:英勇的战斗经验和智慧是百战百胜的关键,这里的“雄韬”指的是丰富的战斗经验或智慧。
- 堪舆频怅望:堪舆是一种传统的风水学说,频繁地怅望可能意味着对未来的担忧。
- 风日共踌躇:风吹日晒,一起思考,这里的“踌躇”可能是指深思或犹豫。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通过对比高山和大河,诗人展现了儒家思想和历史长河的伟大。同时,通过对慈母教诲的赞美和对英雄经历的回顾,诗人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思考。整首诗充满了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