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童汲清泚,怡然坐临池。
谁能知我怀,细雨来催诗。
【注释】
道中作九首:在途中写的九首诗。
清泚(cǐ):水名,流经今陕西中部。
怡然:愉快的样子。
谁知我:知我者谁?意谓谁能了解我的心意?
催诗:催促着写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从凤翔回长安时所作的。当时杜甫困居秦州,处境艰难。这组诗以道中作五首寄给友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渴望为朝廷效力的强烈愿望。此首抒写作者内心的孤寂和苦闷。
首句“呼童汲清泚”,意思是让仆人去打水,诗人坐在池边洗砚,准备写诗。诗人之所以要汲水是因为要写诗,而写诗需要有好水源。“汲”字写出了诗人对水的珍惜。第二句“怡然坐临池”,“怡然”指心情舒畅的样子。“坐”字写出了诗人的闲适之情。第三句“谁能知我怀”,意思是谁能了解我的内心呢?诗人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他对知己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对自己处境的不满。第四句“细雨来催诗”,意思是说,因为诗人的心情抑郁,所以细雨也来催人作诗。这里,诗人将“催诗”与“催人愁思”联系起来,进一步抒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此诗以“坐临池”起头,点明诗人所处的环境;“谁能知我”一句,又把笔触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细雨催诗”一句,则由内及外,由己及人,将诗人的忧愁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情景交融、意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