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欲尽越山来,东日融融霁景开。
桑柘稻粱连沃壤,人烟村落在无怀。
【注】舟中:船里。晓望:清晨远望,泛指远行中的观景。吴江欲尽:形容水势浩大,波涛汹涌,一泻千里。越山来:指越过山岭,来到对岸。融融霁景:指晴朗的气候。霁(jì)景:雨后天晴的景象。桑柘(shāng zhè):桑木和柘木,两种树木。稻粱:指庄稼。沃壤:肥沃的土地。无怀氏:传说是上古时代的贤人。
译文:
船里早晨远望,看见东边的太阳正渐渐明亮,天空晴朗一片。
桑树柘树长在沃土上,稻田庄稼连成片。
村落人家稀疏地散落在田野之间,没有怀念故乡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旅途所见所感的诗。诗人乘舟从吴江向对岸驶去,一路上看到两岸的景色逐渐变化,于是写下了这首《舟中晓望》。
首句“吴江欲尽越山来”,描绘的是一幅宽阔的水面上舟行景象。诗人乘坐的小舟在宽阔的吴江上行驶,眼看就要到达长江的入海处——会稽山。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行进途中的感受,也点出了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江南一带的风光。
第二句“东日融融霁景开”,描写的是初升的旭日和明媚的晴空。这句诗描绘的是诗人在舟行途中所见到的美景。诗人站在船上,远远望去,只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天朗气清,云淡风轻,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大地,一切景物都显得格外美丽,一切都沐浴在一片光明之中。
第三句“桑柘稻粱连沃壤”,描绘的是丰收的景象。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景象。诗人看到岸边的桑树和柘树长得非常茂盛,而田地里的稻谷和庄稼长得十分茁壮。这些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肥沃土地的滋养,而肥沃的土地正是由于雨水充足、气候适宜而得以养育。这里的“沃壤”一词,既指土壤肥美,又暗含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四句“人烟村落在无怀”。描绘的是人烟密集的村落景象。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所看到的景象。诗人看到,沿途的村庄里人们生活十分安宁祥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上升,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而这一切又都是因为有了这片沃土的滋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到的美丽风景以及所感受到的愉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