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矣太初辟,清浊开鸿蒙。
人生贵且灵,受此天地中。
四序若鳞次,陈迹藐易穷。
岂伊一抔土,掩此七尺躬。
没世名不称,宣尼志所恫。
寸阴逝足惜,禹德弥以崇。
抗志慕先民,謇予亶不聪。
大猷广且穆,惟彼能者从。
努力戒前路,艰哉一篑功。
庶几耿耿微,可以令厥终。
【注释】
皇:指帝王。清浊:喻是非、善恶。开:开辟。鸿蒙:指天地开辟之前的状态。人生:人的生活。贵且灵:尊贵而又神奇。四序:春夏秋冬四季。若鳞次:像鱼儿的鳍排列一样。陈迹:前人的事迹。藐易穷:容易穷尽。岂:难道。一抔(póu):一捧,一点。七尺躬:形容人的身高,这里比喻自己的身躯。没世:去世。宣尼:《论语》的简称,是孔子的著作。志所恫(dòng):孔子的思想感情。寸阴:极言时间之短。逝足惜:非常可惜。禹德:大禹治水的精神。抗志:立志。先民:古代的贤人。謇(jiǎn)予:我,指诗人自己。亶(dǎn):诚然。大猷(yóu):宏伟的谋略。穆:广大,深远。惟彼:只有他们。能者从:有能力的人跟随。努力:努力工作。艰哉一篑功:做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篑,盛土的竹器,容量很小。耿耿微:耿耿于怀。可以令厥终:可以让结局美好。
【赏析】
此诗为《述志》二首之一,作者自比为“太初辟”的“太初”,与“清浊”并立,意谓自己虽在世俗之中,却能“开”、“辟”于“清浊”之间。“开”字用得很妙,有“开创”的意思,表明作者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而是追求一种崇高的境界。接着以“人生贵且灵”,说明人应该具有某种精神价值。而“受此天地中”则表明自己能够承受这种价值。
诗人以四季更迭来说明自己的生命历程,表示对生命的珍惜,同时也暗示着人生的有限性。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全诗表现了诗人追求崇高境界、热爱生命、珍视时间、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