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在深巷,濒水仍栽竹。
岂无闲隙地,可种奇花木。
恶彼竞春妍,爱此凌寒绿。
主人好藏书,架插三万轴。
挟册就清阴,自课诸郎读。
业成献琅玕,万言犹未足。
杀青日无虚,坐见长林秃。
【注释】
结庐:建房。庐,房屋;深巷:僻静的胡同。
濒水:靠水边。仍:仍然。栽竹:种竹子。
岂无:难道没有吗?闲:闲暇的。隙地:空隙。
恶:讨厌。彼:代指那些竞相开花的花木。春妍:春天的花朵艳丽。
凌寒绿:傲视寒冷、迎风斗雪的青翠。
主人:作者自谓。好:喜爱。藏书:收藏图书。
架插三万轴:书架上摆满了书,有数以万计的书卷。
挟册就清阴:抱着书本在树荫下阅读。
课诸郎读:教儿子们读书。
业成献琅玕:学业完成,进献美玉似的珍贵人才。
杀青:古代制书时用的竹简经过火烤变黄后,称为杀青。此处指抄写或书写完毕,即“杀青”之后的意思。虚:空,指没有实际成效。
坐见长林秃:坐着看树林中因人们砍伐而光秃秃的。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和精神风貌的作品。作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全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环境与心态的描写,展示了其淡泊名利、热爱读书、追求高洁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士这种生活态度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首联“结庐在深巷,濒水仍栽竹”,开篇即点明了隐士的住所——一座建于深巷中的简朴小屋,旁边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这里既展现了隐士所处环境的幽静与宁静,又为下文进一步描绘他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奠定了基调。
颔联“岂无闲隙地,可种奇花木”,进一步描绘了隐士所生活的环境。尽管周围并没有空闲之地,但他却能在这片土地上精心种植出一些奇特的花木,这既显示了他独特的审美眼光,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颈联“恶彼竞春妍,爱此凌寒绿”,则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他的心境。他厌恶那些竞相绽放、争奇斗艳的花木,因为它们过于娇嫩、易受伤害;而他却偏爱那些傲视严冬、不畏严寒的青翠之叶。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正是他淡泊名利、追求高洁的精神境界的具体体现。
尾联“主人好藏书,架插三万轴”,则展现了他的另一面。他不仅善于种植奇花异木,而且酷爱读书,家中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数量多达三万余卷。这些丰富的知识储备使他成为一位博学多才之人,也为他的隐居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和精神面貌,表达了诗人对其生活情趣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