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华前日出,戎辂几时还。
绵蕞依穷塞,嵩呼出远山。
云迷青琐闼,月照玉门关。
汉槛嶙峋在,凭谁许一攀。
注释:
朝天宫习仪回道中口占一首
翠华前日出,戎辂几时还。
绵蕞依穷塞,嵩呼出远山。
云迷青琐闼,月照玉门关。
汉槛嶙峋在,凭谁许一攀。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七言绝句,诗人在朝天宫习仪回道中即兴口占,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现实的深深忧虑。
首联“翠华前日出,戎辂几时还”。
翠华前日出,戎辂几时还。
绵蕞依穷塞,嵩呼出远山。
云迷青琐闼,月照玉门关。
汉槛嶙峋在,凭谁许一攀。
注释:
朝天宫习仪回道中口占一首
翠华前日出,戎辂几时还。
绵蕞依穷塞,嵩呼出远山。
云迷青琐闼,月照玉门关。
汉槛嶙峋在,凭谁许一攀。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七言绝句,诗人在朝天宫习仪回道中即兴口占,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现实的深深忧虑。
首联“翠华前日出,戎辂几时还”。
【注释】: 游观音阁二首 其二:第一首诗的标题。 极目江波阔,惊心沙岸摧:放眼望,只见江水浩渺,无边无际;面对沙滩,心中不由得惊悸万分,因为沙滩在海浪的冲击下,已经变得十分险恶了。 倚岩谁搆阁,断石自封苔:站在岩石之上,看到那些被海浪冲刷得支离破碎的石头,它们竟然还能顽强地封住了长出的苔藓,这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水鸟随潮去,风帆逆浪来:随着潮水的涨落,水鸟们纷纷飞向远方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逐句释义”“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全诗大意。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时注意结合标题、作者及写作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注意了解诗歌的体裁特点,分析诗歌的内容和形式。 首联“高丘构华屋,物理近人情”,以高丘上筑起华丽的房屋,暗喻世态炎凉。诗人通过对比来揭示主题
宿安平驿 昔年逢险厄,今夜宿安平。 流水船前过,微风树底生。 入云孤鸟影,隔岸一蝉声。 追忆樯倾日,中宵梦亦惊。 注释: 1. 宿安平驿:在古代,驿站是传递公文、马匹等的场所。诗人在夜晚住宿于这个驿站。 2. 昔年逢险厄:指过去的某个时期,诗人经历了一些困难和危险的事情。 3. 今夜宿安平:指当前的夜晚,诗人在这个安全的地方休息。 4. 流水船前过:指夜晚,水流潺潺,船在前方经过。 5.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鉴赏能力。 “路僻书难寄”的意思是:路途偏僻,书信难以寄达,表达了诗人因路途遥远而写诗寄情的无奈之情;“官闲客亦稀”,意思是:官闲无事,客人也少了,表现了诗人因官职低微而写诗寄意的孤寂之情;“卧听黄鸟哢,伫看白云飞”的意思是:卧着听着黄鹂鸣叫,站着看着白云飘飞,表达作者在静谧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自己的渺小;“月暗燃藜杖,风轻换葛衣”的意思是:月光昏暗时点燃藜杖
【解析】 “爱客”,指喜欢客人。“张筵”,摆好宴席。“风动花增媚,云开石献奇”是说风吹动花,使花儿更美;云开后露出的石头更奇妙。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花和景,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休文才最富,无藉雨催诗”中“休文”是指梁陈之际的文学家沈约,他才华横溢,但因多病而未能及时完成许多著作,故用其自比。“藉”是依靠的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之意。 【答案】
【注释】 白屋:贫居,贫穷的房屋。遗业:遗产。 汝:你。 俭:节俭。 我独恶人奢:我只憎恨别人奢侈。 茗:茶。 负郭:靠近城郭。 着意:有意。 桑麻:指种桑养蚕。这里泛指农事活动。 译文: 穷困的人家没有遗留下来的财产,青年自己努力自立门户。 众人都称赞你节俭,我却讨厌别人奢侈。 客人来的时候只供以清茶,春天来临也不栽种花草。 有田地仍然靠城郭,有意种植桑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侄子瀚的
【注释】 1. 石壁临无地,江流激有声:形容山崖陡峭,高耸入云;江水奔流不息,发出轰鸣的声音。 2. 樯(zháng)乌:船桅上栖息的鸟;“乌”通“鸥”。 3. 水鸟避人行:水中的鸟避开人行走的地方。 4. 日度松阴转,风来暑气平:太阳在松树的树阴下移动,风送来了夏日的炎热,天气变得凉爽宜人。 5. 要知形胜在,历历问山名:要想知道这个地方的地理优势,就要仔细询问有关地名。 【赏析】
【诗句释义】 两地无千里,谁能忆旧游。 李邕归北海,徐稚卧南州。 月出微云敛,风来宿雨收。 羡君双足健,独上水西楼。 【译文】 离别后两地相隔千里,谁又能回忆起往日的游历? 李邕回到故乡北方的北海,徐稚隐居在南方的州郡。 明月升起来,微微的云彩散去,风雨也停歇了。 羡慕你双脚健壮,独自登上水西楼。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诗。首联以“两地”和“忆旧游”为线索,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 一别成万里,此怀良黯然:一别之后,距离遥远,心情十分悲伤。 鸟声人语杂,山色水光连:鸟儿的声音和人们的谈话交织在一起,山色与水光相连。 御瘴常携药,调琴更解弦:为了预防瘴气,常常带着药品,还善于弹琴。 清风盈两袖,千古激贪泉:清风拂面,衣袖被清风充满,这风象征着廉洁的泉水。 【译文】 一别之后,我们的距离变得遥不可及,我心中充满了悲伤之情。听到鸟儿的叫声和人们的谈话
【注释】 ①寒犹峭:冷得厉害。②谢子:即谢安,字安石。这里指他的侄子。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在春夜中与侄子相聚,共叙离情,并作赠言。首四句写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寒夜送别图。五、六句点出赠语主旨。“耕田乐”,谓兄弟同耕,自食其力,生活虽苦而乐。“聚族心”,谓家族和睦团结。“聊自足”是说兄弟二人虽无积储,但知足常乐。全诗以“寒犹峭”“雪更深”渲染气氛,用“老予”、“谢子”指代自己和侄子
《游北禅寺》 入门闻花香,傍砌看花色。 花香细而清,花色洁以白。 薰风院深沉,亭午人闲寂。 悠哉羲皇上,着此忘机客。 注释: - 入门闻花香,傍砌看花色:进入寺庙后,首先闻到的是花香,然后沿着墙壁观赏花朵的颜色。 - 花香细而清,花色洁以白:花香很细腻,颜色很清晰,花朵的颜色是纯洁的白色。 - 薰风院深沉,亭午人闲寂:在庭院深处,有阵阵薰香飘散;中午时分,人们都安静地坐着,显得很宁静。 -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写船窗看月出的情景。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船上看月;后两句写岸上观景。“萧然似早秋”是诗人在船上观景时有感而发。 【答案】 示例:这首诗是作者在船中观赏江上月色而作的。首句写船窗外的明月升起;次句写月亮发出的光芒照人眼睛;第三句写水中的鱼龙躲避着月光;第四句写树影被月亮映出。最后两句写诗人看到岸边楼阁上的波涛,感到五月的江湖和深秋一样萧瑟。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诗句释义 1 有客遣弟子,持示双马图:这里描述了一个情景,有位客人派遣他的徒弟拿着一幅描绘双马的画。 2. 丹青固妙笔,所拟皆龙驹:丹青(绘画)是精湛的技术,所描绘的马都如同龙驹一般。龙驹通常指代骏马,此处形容马非常出色和健壮。 3. 一龙嘶青云,一龙困盐车:第一句中“一龙”可能指的是一匹骏马,它在高飞时嘶叫;第二句“一龙”则可能指的是另一匹马,它被困在盐车上,无法自由行动
【译文】 春天的泥土湿滑,阴天连朝,出门走几步就感到不自在。 阳和被暗云遮挡而变得阴暗,风雨突然来临,萧瑟凄凉。 思念故人的面影,但云山阻隔,无法相见。 老朋友隐居在萝溪曲,残书破砚,甘于寂寞。 奉养父母常担心时光过得太快,学习古事不让子弟骄傲。 躬耕田间低头收获秋谷,打鼓歌颂唐尧时代。 我与故人交往情谊深厚,松柏宁向秋风凋谢。 惭愧我坎坷不平的生活,托身的地方像浮萍无根。 什么时候回来修葺茅屋
北望 北望:向北远望。北望,即《北征》。这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被贬为左拾遗时写的,作于公元754年(唐代宗大历九年)。当时吐蕃军攻扰陇右、安西、北庭等州,朝廷命郭子仪出师抵御。杜甫写此诗以自况,并表达了他对国事的担忧。 【注释】 烟火千家瘴:指南方潮湿湿热之地,瘴气弥漫。 霜风十月天:指秋季,霜冷的风,指天气寒冷。 群臣不从驾:指群臣不听从皇帝的旨意,不肯出征。 八骏自巡边
【注释】 行行共吾侄:我与侄子一起行走。 诵诗出城郭:边走边朗诵诗。 白日皎青天:白天明亮洁白的青天。 风光胜于昨:风景比以前更好。 岭外更峰峦,村边总花萼:岭外山势更雄伟,村庄周围都是花和果实。 扰扰行路人,谁识予心乐:匆匆忙碌的人们,谁能知道我内心的快乐? 【赏析】 此诗写诗人与侄子同游郊野,在大自然中吟咏的情景。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对象,二、三两联描绘了美丽的景色和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