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其二】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
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其三】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
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
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其四】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
白下沉酣三度梦,青衫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
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其五】
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
入都
【其一】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译文:我手持着吴国的武器,志向和气概高过百尺的高楼。
注释:吴钩指的是古代吴国的宝剑,象征着英勇与力量,百尺楼则可能指某座高耸的建筑或象征地位。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译文:一万年的史书中谁来记载,三千里之外想要封为侯王。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见证者以及个人成就的期望。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译文:一定要像最快的马一样追随那些成功的人,哪有闲情逸致去追逐水中的白鹭。
注释:这里用“捷足”形容迅速成功的人士,而“闲情”则是指悠闲的生活态度,诗人在这里强调了追逐成功的急切与对悠闲生活的不屑一顾。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译文:笑着指着泸沟桥边的月亮,谁能从这出发到达仙乐飘飘的瀛洲?
注释:泸沟桥畔的月亮可能是一个比喻,象征着某个特定的地点或目标。瀛洲在古代神话中是一个传说中的仙境,这里用来询问是否有人能够达到那样的成就或目的地。
【其二】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
译文:多年被困于世俗之中,后悔青春岁月白白流逝。
注释:伏枥指的是马被套在桩上,无法奔跑,这里用以比喻人的生活受到制约或束缚。驹光二十春则是指年轻的时候,感叹时间已经过去太多。
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译文:马儿的蹄子踏出了群体,不再留恋旧巢,燕子离开了旧窝,开始寻找新的栖息地。
注释:出群和辞故垒分别形容马和燕子都有离开群体和旧巢的行为,寓意着变化和更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译文:广泛结交四海之内的知名人士,前去拜访京城中的有德之人。
注释:这里通过结交名士和有道人的行为,展现了诗人广结善缘、寻求智慧和指导的愿望。
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译文: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增长见识、提高修养,为什么还要郁闷不前、浪费时间呢!
注释:这里的“文字”可能指学问、知识或技艺,而“益”是增长的意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要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观点。
【其三】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
译文:黄河和泰山如同天边相连一般,俯瞰中流时看到一条细烟。
注释:黄河和泰山都是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这里用来比喻广阔无垠的空间和壮观的景象。
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译文:在这里可以开阔视野,远离家乡远行也不会觉得山河美丽。
注释:这里表达了旅行不仅是为了观光,也是为了心灵的洗礼和成长。同时暗示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外出的犹豫。
【其四】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
译文:回首往事如尘土飞扬,我如今是东西南北四处漂泊的人。
注释:这句表达了诗人回顾过去的种种经历,感慨人生如梦,无常和漂泊。
白下沉酣三度梦,青衫沦落十年人。
译文:我在白日沉湎于梦境中度过了三次,十年间衣着破旧、生活落魄。
注释:这里的“沉酣”形容沉迷于某种状态,如梦中的沉溺。“青衫沦落”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贫穷和潦倒。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
译文:穷达的命运由天注定,无需占卜就能得到财富;富贵何时才会出现帮助贫困的人?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于富贵是否会带来帮助贫困者的疑惑。
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译文:经历了长时间的角逐名利的战场,但依然只是一副旧时的儒雅之姿。
注释:这里的“角逐名场”指追求名利的竞争,而“依然”则表明即使历经沧桑也保持本心。
【其五】
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
- 译文:我被拘束得像虱子一样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渴望乘着春天的波浪前往龙门。
- 注释:这里的“局促”形容环境狭窄,难以舒展;“龙门”则是古代传说中的鲤鱼跳过龙门后变为龙的比喻,常用来表示实现巨大转变或突破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