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飞红树报秋晴,人在荆关画里行。
半日闲为尘外客,十年心契此山名。
蜂窠僧舍围岩住,螺髻云梯叠石成。
绝顶茅庵游不到,天风吹下转经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赏上方山的情景,以及他对山上风景和修行生活的感悟。下面是逐句释义:
鸦飞红树报秋晴,人在荆关画里行。
“鸦飞红树报秋晴”,描述了上方山秋天的景象,红色的树叶在乌鸦的飞翔中显得分外鲜艳,而晴朗的天空则让人感到心情舒畅。“人在荆关画里行”,则表达了诗人行走在荆关画中的意境,这里的荆关指的是古代的关口,而画里的行走则是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想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行走于山水之间的自由之感。
半日闲为尘外客,十年心契此山名。
“半日闲为尘外客”,意味着诗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悠闲的时光,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十年心契此山名”,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山峰的深厚感情,他与这座山有着深厚的缘分,甚至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了他的精神象征。
蜂窠僧舍围岩住,螺髻云梯叠石成。
“蜂窠僧舍围岩住”,“蜂窠”是形容山峰上的洞穴,如同蜜蜂筑巢一样。“僧舍围岩住”,则描绘了这些洞穴被僧人围护着,形成了一个幽静的环境。“螺髻云梯叠石成”,则通过“螺髻”和“云梯”的比喻,描绘了山峰的形态,如同螺旋般向上延伸,而岩石则层层叠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貌。
绝顶茅庵游不到,天风吹下转经声。
“绝顶茅庵游不到”,意味着山顶上有一个茅庵,但游客无法到达。“天风吹下转经声”,则通过风的声音,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这两句诗虽然描述了景色,但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味,使人联想到佛教中的修行场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上方山及其周边环境的热爱。诗人以“鸦飞红树报秋晴”开篇,营造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景象,同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随后,通过对“人在荆关画里行”的描写,诗人将自身的感受投射到这片山水之间,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半日闲为尘外客”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此处所感受到的宁静和自由。这种心境的转变,使得他能够超越世俗,与自然融为一体。而在“十年心契此山名”一句中,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这座山峰的深厚情感,更将之视为自己精神的象征。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整首诗都充满了哲理和美感。
“绝顶茅庵游不到,天风吹下转经声”两句诗,虽然描绘的是一处难以到达的景观,但其中却蕴含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通过风的声音,传达出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来自山顶的清凉气息。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上方山及其周围环境的热爱和向往。它既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作品。